第25章 牛棚(1 / 2)

两人思索了一下,还是同意了秦思敏的提议。

秦思敏把手电筒绑在腰间,跟男人一起扶着他爱人,往隔壁宋庄大队走去。

到了两人住的地方,男人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周围没人看到,进去把门关上。

秦思敏观察了一下,他们住在牛棚旁边,房间很简陋,屋里阴暗潮湿,仔细闻还能闻到一股牛粪的味道,但是房间里收拾的很干净整洁。

女人对秦思敏说:“小同志,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们这种身份的人……别人看到都不敢接近,今天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秦思敏说:“您不用客气,这不过是举手之劳,我是京市来的知青,在隔壁的王家塬大队插队,您以后叫我小秦就行。”

既然已经做了好事,不留名可不是她的风格,好不容易跟未来的精英们结识,必须得混个脸熟啊。

男人听了非常感动,自从他们出事后,生活环境的一落千丈倒还可以忍受,他们本来也没有太高的物质追求,但是时不时的隔离审查、思想批斗,被迫“交代问题”,精神上的折磨是最更让难以接受的。

如果说还有比精神折磨更难受的,那就是看不到希望,日复一日的劳作,批斗,无法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想想如果一辈子都要这样度过,感觉人生都是无边的绝望。

出事后,以前的朋友都急着跟他们划清界限,来了宋庄,村里的人更是对他们避之不及。对于这些,他们虽然心里难受,但是也可以理解,没想到今天,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竟然愿意接近帮助自己。

他介绍道:“我叫裴松,我的爱人叫周蓉。我看你的年纪跟我女儿差不多大,你私底下叫我们叔叔阿姨就行。但是万一有机会,在人前遇到了,咱们还是装作不认识,不然别人知道了对你影响不好。”

秦思敏点点头接着说:“我看您爱人腿上的伤得尽快处理一下,不然会感染的。”

秦思敏用意念把空间里的阿莫西林和碘伏转移到包袱里,上次她在空间里买了一批药后,为了方便在这个年代使用,已经把所有药品的外包装去除了。

秦思敏从包袱里拿出阿莫西林胶囊和碘伏,递给裴松:“这个药是我下乡前从京市带来的,碘伏您给周阿姨涂上,小心伤口感染了,这个是消炎药,一天吃两次,一次两颗。”

裴松没有拒绝,妻子的腿看起来伤的不轻,现在不及时治疗,如果感染化脓了,那就麻烦了,说不定会落下终身的毛病。

吃穿方面,他们有女儿时不时偷偷接济,还不是很艰难。但是生病了,甚至都找不到人给他们看病,就算有人愿意看,药这种东西,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尤其是消炎药这种需要进口的抗生素,在这种小地方更是来之不易。(资料显示,1979年我国才开始正式生产阿莫西林。)

裴松接过药,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小秦,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答谢你。”

“没这么严重,您不用跟我客气。”秦思敏说完,又想起了什么,她从包袱里(实际上是空间里)掏出之前打包的那20个肉包子,递给裴松:“这个您跟阿姨留着吃。”

裴松这下子说什么都不肯收下了:“我们已经收了你那么贵重的药了,怎么能再收你这么多包子?”

秦思敏一把塞到了他手里:“您就收下吧,我这里还有,您不是还要报答我吗?不养好身体,以后回城了怎么报答我?我还等着呢。”

周蓉听了这话,轻声道:“会有那么一天吗?”

秦思敏坚定地点点头:“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不知道为什么,两人听着秦思敏认真的语气,都有一种相信她的冲动,毕竟她的神情太笃定了,让人不由自主想要信任。

秦思敏放下包子后,跟夫妻两人告辞:“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两人再次叮嘱秦思敏:“今天的事不要跟别人提起,让人知道你跟我们来往,影响不好。”

秦思敏点头同意了,三人约定好,今天的事情不告诉任何人。

秦思敏走的时候,周蓉催促裴松出来送送她。尽管秦思敏一再表示不需要,但是两人坚持认为,一个小姑娘走夜路太不安全了。

裴松始终跟在秦思敏身后三五米的距离,假装无意地走,但是眼神始终盯着她,既不被人发现自己是在送秦思敏,又保证她遇不到危险。

直至看到秦思敏走进王家塬大队的主路,边上有好几个人后才悄悄折返回家。

裴松回家后周蓉问道:“小秦回去了吗?”裴松点点头。

周蓉开口道:“没想到现在还有人帮助我们。”

裴松赞同地说:“小秦确实是个好孩子,做事也周全。这个人情咱们要记在心里。”

周蓉点点头:“要是能……我都想收她做我的学生了,可惜我们现在自身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