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变形记(变法)(2 / 3)

在千秋,不可轻易换人施行,育良种之事也非一朝一夕可完成,还请大王明鉴,另派他人前去。”
尤浑也不退让,立刻问道:“如今大将军称病不出,鲁老将军尚在冀州坐镇,宣公与邓九公已回三山关,太师可有举荐之人?”
“朝中良将不少,但帅才不多,若是要和与崇侯相呼应,朝中恐怕没有合适的人吧。”
帝辛饶有兴趣的看着闻太师,似乎想等他一个答复,而闻仲也沉下心来静静思考着得失,大王看来好转不少,应当无碍,而且秋收之后丞相与商容也将完成秋收督粮,坐镇朝歌不成问题。
闻仲心中挂念着孟尝,这是一个在大商则利,放归大海便能化龙的存在,如今难得尽心尽力的为大商千秋计,在青黄不接的未来,这样的人才是大商值得培养的对象。
“臣闻仲请命,请兵十万,驰援北疆。”
帝辛开心的抚手大笑:“甚好,甚好。有老师亲自领军,此事无忧矣。”
众臣散去,帝辛便摆驾,往城外而去,欲要见一见专心农事的名将,能种出什么好地来。行至半路时,费仲离驾而去,直奔城外向东十里的晁田大营。
而帝辛更是兴致颇高的拍了拍尤浑的肩膀:“尤卿不愧是寡人的心腹大臣,寡人心甚慰,寡人征讨东夷之事若能定下,你和费卿当为下大夫矣。”
尤浑欣喜的称是,只是眉间仍有一丝焦虑。
今日归家,只怕又是一顿毒打辱骂,尤苍之事未成,自己心心念的让孟尝回北疆的计划也被太师搅黄,事农桑之事为何能让孟尝获得太师与丞相,这两位重臣的欣赏?种地也能种出盟友的吗?尤浑觉得,挨打事小,孟语新书兵法篇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看来,是时候了解一下孟尝到底种出了什么东西,能让他获得那么多的支持。
不过,大王今日表现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一心想要当将军的大王不是好大王,帝辛的那点心思,他和费仲了如指掌,可是他凭什么笃定太师去了北疆就一定会有亲征东夷的机会呢?难不成丞相这次不会拦着他?
诸多的怪事频发,尤浑心中想起前些时日的夜里,那位深夜还在处理事务的好弟弟,似乎有些明白,这极有可能是孟尝出手所致。不然大晚上的又不用种地,他挑灯夜战,是在做些什么呢?
思虑着心事,尤浑跟随帝辛车驾一路前行,出至城外一里地,已经可以看见,苗高两尺,郁郁葱葱的一大片农田铺满了整片大地,一望无际。
尤浑错愕,他是许久未曾出城,往常的城郊农田不过稀稀拉拉的长着一些长短不一的庄苗,可如今看去,荒地变成绿地,无数的农夫唱着农时之歌,兴高采烈的运着一车车臭不可闻的污泥灌溉着稻苗麦种。一旁的驰道边,则是昔日黄金台上招揽的学士,此时正拿着一个个奇怪模样的卡尺,给老农们丈量刻画着田亩大小。
来不及多想多看,一脸震撼莫名的尤浑跟着帝辛下了车驾,往田地深处走去。
“大王,前方肮脏污秽,切莫再往前了,会弄脏您的鞋履衣袍。”
“一边去,寡人的丞相和诸侯都在田间劳作,污秽?这是祥瑞,可佑我大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看着帝辛漫步在田埂之上,尤浑紧随其后,其他侍从也只好纷纷咬牙,捏着鼻子跟着帝辛一同向前走去。
“尝啊,何为育种?”
还未靠近,便听见丞相的声音,尤浑下意识的望去,只见大商尊贵的丞相,身上遍布泥点,一点也不嫌弃的看着孟尝弯身在一处长势层次不齐的奇怪田地中,观察着秧苗。
“老丞相,我且问你,若是你有一个女儿,有两个夫婿给伱选择,一个健壮,体魄如牛,天资聪慧,而另外一个面色苍白,体虚似病鬼,丞相择婿当选何人?”
比干沉思片刻,回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选择优良的品种,让两颗稻种相结合,培育新的品种,此想法甚是精妙,不过我又有一个问题,这稻种是植物啊,植物也能交配吗?难道你是想把它们点化成谷妖?然后再让他们交配?”
孟尝无语,一脸幽怨的看着老丞相,不过这个建议好像也很不错的样子,这个世界有妖啊,如果真的能点化出谷妖,那不比这样笨手笨脚,花费几年的时间选种育种要来得更快?
要知道,后世的农家圣人,在天工开物,以及无数历代先辈开创的农业基础上,也是十年时间不辞辛苦的培育,才选育出水稻之王。
能成妖的水稻和小麦,那不是天生就很强大?让他们结合生出水稻妖和小麦妖,那穗粒不得更大更饱满,也更多?一株当十株,天下禾下乘凉梦可成矣。
就在这一老一少互相畅想时,突听一声咳嗽声响起,两人回头,正好看见帝辛踩着泥泞来到了田间。
“臣,比干/孟尝,参见大王!”
“不用多礼,丞相啊,前几日您与寡人说,征讨东夷之事即将功成,指的就是这一片麦田?”
“不仅仅是这一片麦田,今岁拓荒新田已增十倍,同时孟伯号召民众下河清淤,制作沤肥之法,良田数量增加,亩产增加,今岁之粮,保守估计,应当能十倍于往年。”
帝辛开心的抚手大笑,浑然不顾丞相与孟伯一身泥泞,将二人从田地里拉了出来。尤浑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