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秋祭与孟稷(2 / 3)

不为别的,就为周公主政时期,那一项项废除的禁令,有很多人总是对周礼褒贬不一,认为那是落伍、封建的思想,其中的尊卑有序还培养出了炎黄子孙骨子里奴性,孟尝不知道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究其一条,周礼所述的礼乐,用各种繁琐而复杂的礼教来规范,纠正人的价值观就很重要。

王莽崇尚在东汉复兴周礼,所以他是失败的,因为人的意识是不断的文明演化的,追寻古礼本身就是倒退。

但是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孟尝听着外面商国上到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狂热的欢呼声,他就明白,周礼适用于现在。

人类的思想迭代就如婴儿,一步步建立社会道德与价值观,这便是姬旦与其所创造而出的周礼的价值,或许有利于统治的考虑,但也不能因为统治思想而忽视道德层面的功绩。

当然,现在的姬旦,还是半张白纸,孟尝对他,无关乎敌我关系,在乎的是,把自己的推进时代进步的思想传递给他,让姬旦越过从0-1的革新,直接在站在自己的身上,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眺望更遥远的世界。

这才是穿越的价值,穿越的意义。

也不能拉一打一,说商朝的君王愚昧,历史上数次迁都,便是盘庚在为改变而努力,只是,惯性太大,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归正途,无论商朝君王如何改变,这一个人祭的特点始终贯彻四五百年的大商历史。

至少目前来说,受劳动力的影响,孟地已经摒弃了人祭,也逐步的在引导淘汰人殉,只是想要世界都认可,还差一味猛药,西周是通过建立新王朝完成了跃迁,然后在武庚伐周时,用最鼎盛的西周国力强行扭转。

而当下的时代,孟尝选择了软刀割肉,掘其根本的用法家为骨,用仁义之说来直接推进进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兵力不够,战争不是只论胜负,还要讲究占领与统治,要么养精蓄锐,终有一日如始皇帝一般结束乱世,要么等到有朝一日,他的变法失败,这个世界还有两位伟大的先驱,姬旦代表的周国,姜子牙所在的孟地,能接替他的道路继续前行。

路正在铺,就看大家能各自走到哪一步。

有些人能救,因为救了以后不影响变法大势,而有些人,不能救,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比如目前正在哀嚎的秋祭之典!

若是直接强用武力征服,是否可以推行?

只要是不改根本的延续,结局都会再度回归到惯性之上,项羽和刘秀就为此交出过答卷。

孟尝与黄飞虎沉默的坐在屋内,许久之后,外面的喧嚣逐渐褪去,孟尝方才叹气一声,忧郁的解释起黄飞虎的上一个问题。

“大王要征东夷,这件事不能再压制他,自……姜后薨毙,大王内心一直压抑着一团火,加上东伯侯一直不能肃清东夷,这一仗,早打晚打都是要面对的,只是比干丞相要我随王驾出征,朝歌城内便只有大将军与丞相能镇压局势。”

“尝,此次相邀,便是有事求于大将军,我愿与丞相、上大夫商容、王室宗正子启联名请求大王,让大将军正式回归王廷,坐镇朝歌大军,同时,也期望大将军对姬旦、乾寅二人多多照拂,助其继续延续农尹之责。”

黄飞虎沉思,姬旦他清楚,近些时日的分仓法使得这个年轻人在朝歌城中崭露头角,其背后站立的丞相与孟伯两大靠山,更是惹得无数贵族、氏族在其身上投桃报李,加上他本身就是西伯侯之子,如今的朝歌城,小有名气的姬旦已经成为了无数权贵硬塞子孙站队的新贵。对于素来与西伯侯交好的黄氏,这个请求不算过分。

“公子旦还需要我去帮助?他已经有腾飞之势,只需要慢慢延续孟伯的道路,这个朝歌城,迟早有他出头的机会,至于乾寅…此何人也?”

“敢问大将军,若是我将农尹之事卸任到您的儿子黄天化身上,就用您坐下的五色神牛来换,您愿意吗?”

黄飞虎皱眉,他与五色神牛亲如兄弟,对它比对黄飞彪、黄飞豹两个亲兄弟还好,怎么可能……

也不是不行,老黄家出个“圣人”,别说五色神牛了,大将军的位置也可以商量,仔细一想,黄飞虎便明白了孟尝的意思,喜欢不劳而获,摘取他人果实的人数不胜数,如今年轻的姬旦没有军方的支持,还真不好说能推行到哪一步。

“而乾寅所做之事,是选育良种之事,是当下看不到好处的事情,倘若长远去看,育出良种,便是功在千秋的好事。若是我不在朝歌,他不一定抵得住那些豺狼之人的撕咬,若是被人直接破坏良种,或者稍微中断育种的过程,那等于是重新重复这一个过程,所以,往后孟尝出征之后,便要仰仗大将军,护其平稳育种!”

黄飞虎没有听懂何为育种,但是从孟尝的郑重程度上也能感觉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只能同样郑重的表示尽力而为。

门外第二次人声鼎沸的动静响起,孟尝吐掉嘴中咬烂的狗尾巴草,往门外走去。

“唉,走吧,祭祀应该结束了,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