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查查他们(2 / 3)

也隐约能猜到,但自然要让赵骏说出来。
“一,他们在冗军这件事上,捞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完全超出了朝廷给他们的利润,所以他们才不答应。”
赵骏竖起了两根手指头:“二,是这帮东西估计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一旦大裁军,必然上下清查情况,事情抖露出来,估计要抄家灭族的那种,所以才想捂盖子。”
“最怕的就是两种都有啊。”
晏殊皱眉道:“我也听说过将门有不少龌龊事情,只是自先帝朝开始就慢慢少了许多,但具体情况谁也不知道,他们只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谁也插不进手。”
吕夷简也说道:“每年军费开支都是有数的,以往朝廷招降纳叛,把各地造反的人纳入禁军和厢军当中,都会登记造册,使得禁军数量在几十年内暴增,自太祖时期三十七万人,到如今登记造册者已达125万9千。”
“我记得历史上还会更多,顶峰时期有141万。”
赵骏提了一嘴。
“这些人一来不会清查,二来逃兵甚众,前些年南安军上报,有一营五百人,逃了三百七十四人。”
吕夷简继续道:“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普遍,不过军队数量反而没有减少,却日益增多,光天禧年到如今,禁军数量就增加了四十余万众。”
“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籍之。”
宋绶说道。
虽然逃兵多,可罪犯和失地农民也多,所以宋仁宗时期这些人全都被投入军队里,比如狄青就是因打架斗殴被收入军队的罪犯。
“所以这一边逃,一边登记造册,加上之前的士兵会老死、战死,又有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了空额严重。”
赵骏皱眉道:“难怪宋徽宗时期名将李纲说: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这要是算起来,那tm都不用裁军了,估计全国军队具体总人数,大概也就八九十万,这tm的吃空饷得吃了三四十万人啊。”
原本以为吃空饷吃个十几二十万左右差不多了,哪知道将门勋贵纯纯的搁那把朝廷做宝搞。欺上瞒下,吃着大量空饷,喝着那么多兵血,估计也是想继续这样薅朝廷羊毛下去。
毕竟去外面做生意肯定是有风险的,而且朝廷还要他们出资入股,要是国家包出去的项目没做好得挨罚。海贸上,万一海上遇到风浪,那投资不是打了水漂?
估摸着他们也是希望每年能分到钱最好,甚至干脆就最好多拿多占,谁会希望这到手的营生就这样送出去?
赵骏显然还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单纯以为将门勋贵们就是太贪了。
但他又不好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赵匡胤做的孽,他来背。
“大孙,有什么主意吗?”
赵祯问道。
“能有什么主意?先查清楚空额情况吧。”
赵骏苦笑道:“太祖埋的雷,咱们祖孙来踩,有什么办法呢?”
“你打算怎么做?”
范仲淹问道。
“先把目前在军队任职的将门子弟全都调回来,然后把他们牵扯的相关人员,主要将领也调走,派朝廷的御史和官员去入驻各营慢慢清查人口吧。”
赵骏看向他道:“这事还得麻烦你了老范,伱在军队里有威望,这事你能推行得下去。”
“嗯。”
范仲淹点点头。
“除了这些以外.”
赵骏忽然看向吕夷简、王曾他们,思索道:“军队的体制也要变一变了。”
赵祯睁大了眼睛道:“大孙,军制要改吗?”
“嗯。”
赵骏笑道:“对老哥你有利,而且文官们也会帮忙。”
“哦?”
赵祯连忙说道:“快说说。”
吕夷简王曾他们听到文官也会支持,一时纳闷,想看看赵骏说出点什么花样。
赵骏就说道:“军队之所以容易出现军阀,就是因为管理、训练、戍守、升补、赏罚等政令皆出自于将领,宋朝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因此成立了三衙,让将领远离军队,防止出现军阀诞生。”
“但这显然有些矫枉过正了,如果将领都不参与日常的训练、军纪管理,只会造成军纪愈发败坏,训练不力。敌人来时,带着这样一群士兵打仗,必败无疑。”
他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将领参与日常管理、训练。而发饷、升补、赏罚则由其它部门完成,比如兵部。”
“现在兵部的职权还是没有做好,军队调任上有枢密院,军队的其余活动则是三衙在管,兵部除了看看仓库、管理点兵籍以外,就没什么别的作用了,干脆来一招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众人互相对视,都是老狐狸了,自然知道他什么意思。
“你打算权归兵部?”
有人惊讶道。
“嗯。”
赵骏沉声道:“让三衙彻底成为摆设,这样枢密院和兵部制衡,兵权虽然会交到将领手里,可后勤、发兵、统帅、赏罚等等都在皇帝和文官手里,以此达成宋朝特有的文官钳制武将的传统。”
“除此之外,还要成立宪兵,这支部队只属于政制院以及皇帝,宪兵与部队共同驻扎,但却又独立。长官与本部士兵长官同级,相互钳制,相互监督。”
“以后士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