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搞个长久计划(2 / 4)

低。

普通的打工人在汴梁打几年工,攒个几十贯钱,回老家置办点房产、田地绰绰有余。

即便是乞丐的数量也少了许多,因为朝廷建立了慈幼局、孤老院、福田院、居养院等福利机构,专门收纳这些乞丐流民。

如果是那种有手有脚,好吃懒做的乞丐,朝廷会查明他的户籍,看看有没有犯罪。

没有犯罪的话,直接扔到厢军里去。

有犯罪者,是犯事后逃亡来的,就依据罪责大小判罚。

罪责大的坐牢、流放乃至杀头套餐。罪责小的,还是扔厢军里改造。

而那些断手断脚,实在无力工作的乞丐,就安置在这些福利机构里。能稍微做点活的就安排点活干,实在没办法干活的朝廷就养着。

所以街头巷尾的乞丐都近乎绝迹。

除此之外,地方上轻徭役减赋税,底层百姓、贫民的生存压力骤减,整个社会情况趋于活跃,不再像以前那般死气沉沉。

赵骏的马车相当有辨识度,在数百名卫士的保护下,一路过了马行街,踏进了樊楼当中。

两位位高权重的宰相来吃饭,樊楼自然准备了最好的雅间。

在樊楼老板的亲自接待下,赵骏和范仲淹进入了雅间内,雅间就像是个大阁楼,不仅有客厅、内室,还有阳台,能在三楼上直接看到汴梁的风景。

老范透过阳台看到下面街道来来往往士子无数,不由得感慨道“又是一年春闱马上就到了,真是让人怀念啊。”

“怀念以前当士子的时候?”

“不是,怀念我在东华门外唱名的时候。”

“果然,人就只会怀念自己最风光之时,不会怀念受苦之时。”

赵骏翻了个白眼,坐到了圆桌上。

几乎是他刚上楼的时候菜就已经端了上来,因为他出宫门的时候,就立即会有人来樊楼报信。

尊客肯定不能等着上菜,所以往往是他们才落座的时候,菜就已经上齐。

里面有辣椒炒肉、辣子鸡、小炒牛肉、豆腐炒肉等等。

特别是他喜欢吃的辣椒炒肉和豆腐炒肉,这几道菜樊楼厨子天天往死里学,硬生生给抄出了他家乡的味道。

菜上齐后人都撤了出去,雅间里三层外三层的卫士,但房间内就只有赵骏和范仲淹两人。

老范也从阳台边过来坐下,赵骏看着桌上的湖南菜,一边拿筷子一边笑着说道“我们后世的辣椒经过各种培育和改良,种类繁多,现在带回来的就差了一些,多是普通青椒和红椒,不过也还行。”

青椒原来产于美洲,很早的时候就被印第安人带到了墨西哥以及北美,后来从红色演变成青色,辣度也变淡了许多。好在里面还有红椒,不然让赵骏有些不尽兴。

范仲淹看着赵骏把青椒塞嘴里直接吃,就不自觉地能感觉到身上有股火辣触感,额头竟落下了一滴汗,举起筷子迟疑不定。

“吃啊,为什么不吃?”

赵骏边咀嚼边用筷子指了指那几道菜道“这辣子鸡十分的美味,不来两口?”

“行吧。”

老范视死如归,夹了一块放进嘴里。

登时差点没把他辣死。

显然什么吃一口当地特产就觉得是美味只能出现在故事里。

现实就是不能吃辣的人整一口,那酸爽能让人想哭。

反正老范就给整出眼泪了,含泪把那块满是辣子的鸡肉吞下去,随后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先说正事吧。”

“你接下来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

赵骏放下筷子,想了想道“该做个长久规划了。”

范仲淹好奇问道“细说。”

“搞个五年计划吧。”

赵骏给自己舀了一碗汤,说道“蒸汽机需要橡胶,明年顺利的话,橡胶回来,就开始在广州、海南等地广为种植,而且金鸡纳树非常重要,有金鸡纳霜,缠绕了岭南上千年的瘴气就迎刃而解了。”

古代岭南并不适合居住,所以成为了流放犯人的地方。究其原因,就是疟疾肆虐,古代把它称之为瘴气。

虽然中国本土的黄花蒿能提出青蒿素治疗疟疾,问题是想提取青蒿素可不是说把黄花蒿捣碎取汁就行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化学实验以及复杂的提取过程才能做到。

一来赵骏不是化学专业,没那本事。

二来就算他有那本事,大宋也没有那实验室的条件啊。

反观金鸡纳霜就简单多了,就是金鸡纳树的树皮晒干后捣碎成粉末物,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

所以有了金鸡纳霜,以后广东福建等岭南地区,乃至如今瘴气肆虐的台湾,都再也没有任何阻碍,汉人的足迹踏遍整个东南亚都不成问题。

“你是想开发岭南吗?”

范仲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