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56章 纳粮(2 / 2)

寒门帝师 我是泡泡 1215 字 1个月前

,这是县衙户房的吏员和白役,而他们旁边坐着的几人,徐鹤全都眼熟,不正是今天中午踹门的何粮长那些人吗?

所谓粮长是国朝初年,太祖爷担心夏秋完税时,贪官污吏还借机盘剥百姓,所以就一拍脑袋想出了个好主意……以良民治良民。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县里会划分若干个粮区,其中以田产最多,名声最好的富户为粮长,全权负责税粮收解。

注意,是收解,也就是说,这帮粮长不仅要负责收税,还要把实物税解送到朝廷指派的地点。

以前是直接解送到京城,但这些年南直隶的夏秋粮食只需要解送到淮安府的常盈仓即可。

多嘴一句,自从英宗迁都北京,大运河作为漕运的黄金水道,东南地区的粮食全都是经过运河转运京师。

由于淮安、徐州、德州、临清水路畅达,故漕粮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

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国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时人称为“四大漕仓”。尤其是淮安府常盈仓、徐州广运仓最大,并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言归正传,在那群人旁,还摆放着大大小小官府用来称量粮食的【斛】。

这些斛都是标准重量,粮食装进去,不需要称重,只要堆尖放满就是该斛的标准重量。

刘婆婆这时停下车对气喘吁吁几乎要虚脱的吴德操道:“谢谢公子啦,老身自去称量就行,你们在这大树下稍等片刻,回去后我给你们煮豆汤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