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纸甲问世(2 / 3)

早,我便带人再过来,到时前去您所说的那处别苑看看。」

程老县令听了这话,心中对李皓的评价又是高上了几分,毕竟作为世家子弟,能与手下士卒同甘共苦的,也是难得。

对此自然也不会再行阻止,便招来下人带着李皓过去与他们会合了。

回到这驻地之后,李皓先去巡视了营防,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便领着袁沃进了房间。

问道:「早先让你联系的人,有回信了吗,他们可以调动了多少人起来。」

袁沃回道:「已经有了回复,大人原先旧部除了那些留作郡兵的人马之外,可以凑足三千人来,只是这些人多在广汉郡,想要到骅县来,又不要引起别人注意,只怕是有些麻烦。

另外还有武器方面,这些人只有刀枪可用,弓弩与盔甲这种制式装备就没有办法了。」

李皓听后点了点头,因为这本就在李皓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打的仗基本就是在广汉郡和蜀郡打的,自然是在这两个地方抓的俘虏最多。

而蜀郡这里因为公孙述的临死反扑,本地兵力消耗太大,所以这里的兵马多被留作郡兵使用。

可郡兵李皓不能随意调动,只能通过本地官员来,这就可能存在泄密问题,于是就只能调动那些被遣散为民的人,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所以这对策李皓也是想好了的。

「弓弩的话就算了,但铠甲总是还要有的,我前面命人调了一批纸甲到汉中,你命人把他们给运进来。

至于人马调配的话,先让他们在各自郡县内暗中集结,然后让商队在这段时间加大在巴郡的活动次数。

等到了要用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到时让这些人分散着跟商队一起进入巴郡,埋伏到骅县周边。

另外记得派人去紧盯樊昌,若他那边有所动作,尽快来报?」

听到李皓已经命人装备好了纸甲,袁沃心中倒是放心了不少,要说这纸甲可是好东西,是李皓特意命人在胶东研制的。

别看平常的纸是一种极其脆弱的东西,不仅硬度低,轻易就能撕破,而且还怕水,湿掉后一揉就烂。

但只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便能让柔韧的纸甲做到遇水而不散,甚至还会坚固,别说是箭失,就连火铳也打不透。

当然,这东西也不是李皓想出来,而是宋代本身就有这种神器,普遍应用于南方的部队之中。

毕竟这纸甲的耐久度虽说不如铁甲好,很容易损坏,但毕竟制作难度不大、成本低廉,所以即便耗损较快,

也是能够接受的。

同时相对铁甲的笨重,这种纸甲要轻上许多,堪称是一项神器。

而且最重要的是,朝廷限制私人藏甲,李皓自然也不好违背禁令,那这种纸甲便是李皓绕过这条禁令的方法。

反正这东西也好处理,到时用完了只要等纸甲干燥之后,便能一把火烧个干净,无凭无据也没有证据。

等到后面真要有瞒不住的迹象,大不了再找个理由献给文帝就是,指不定还是个功劳呢。

得了李皓的命令,袁沃便下去来安排此事,之后李皓便休息下来。

等到第二日,李皓便起身前往县衙,与骅县县尉会和,这次就是由他带着李皓去考察地形。

没办法,本来骅县主事的就只有县令、县丞、县尉三人,程老县令要忙着公务,坐镇县衙之中,而县丞程止又还没到,那这些事情就只能由县尉来做了。

骅县的县尉姓李,家中也算是骅县大族,对于骅县情况也很是了解。

虽说李皓对这人的情况不熟,但在原剧情中骅县在程老县令的带领下,是对樊昌进行了坚决抵抗的。

那统领骅县军事的县尉,肯定是没有投敌的,所以对他李皓也能相信,于是便在他面前稍稍表现了些对骅县情况的好奇。

李县尉听后也没有怀疑,而是主动给李皓介绍起了骅县情况,包括像城内、城外人口多寡,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之类的。

说着说着便上了一处异常清秀的山坡,侧边还有一片池塘,这场景让李皓看着就颇为熟悉。

李县尉见李皓喜欢,便说道:「这里离那处别苑已然不远了,要不就在这里稍作歇息。」

李皓一听这话,顿时想起来为什么看着这里熟悉了,原来这里应该就是程少商和楼垚在外游玩,撞见皇甫仪的地方。

看来程老县令所指之地,确实是剧中文帝驻跸的行宫。

想起来后,李皓就对这没什么兴趣了,便说道:「算了,咱们还是赶紧往别苑那边去吧,先看看那里的具体情况,早些回去与程老县令回复。

毕竟现在离陛下銮驾到达的时间也没多长了,能尽早安排好的事情,就尽量早些安排,免得到时手忙脚乱误了事就不好了。」

李县尉回道:「大人如此忠于国事,令在下倾佩,那我们现在便启程吧。」

说完众人再次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