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花样折腾人(2 / 3)

按各自官秩归位,等待文帝出现誓师出发。

同时在众人身侧,便是程始带领的一小队人马,也跟着一起蹭了个誓师。

至于为什么说是蹭呢,那是因为两边人员排列的界限分明,这就显得程始那里实在是太单薄了些。

文帝没让众人久等,很快出来说了几句祝福大军凯旋,祝愿天下一统的套话,便宣布出兵了。

由太子一马当先,后续是凌不疑和来侯,李皓就混到了崔侯旁边,再之后便是东宫卫队、黑甲军及其他兵马。

等到这边人全部走完之后,程始这才能跟着离开,可以说这待遇是真的不怎么样。

不过别看程始是最后离开的,可真正最快出发的却还是他,毕竟他随行人马少,离开宫门处后直接就赶往铜牛县了。

而李皓他们还需要到城外大营汇集辎重兵,拿上一应辎重补给再走。

再加上在行军速度上的劣势,等程始他们赶到铜牛县时,李皓他们还差着小半的路呢。

没办法,纵使李皓这边都是精兵,比程始手下带着的人都要强,可这几万人同时行军的速度,怎么都赶不上几百人的。

不过行军速度倒还罢了,慢点就慢点吧,当初李皓走蜀地的时候,那行军速度更慢,不一样过来了。

可这一路上,那些被塞进军中世家勋贵的子弟们,给李皓折腾出不少麻烦,这就让李皓很难受了。

没办法,崔佑和来歙资历深厚,他们不想插手管束,其他人也没有办法。

而凌不疑那厮又一直冷着脸,再加上都城里流传关于凌不疑冷面无情的传说,那些人也不敢去叨扰他。

于是李皓便成了他们最常来寻的人,为此李皓都恨不得下重手把他们给收拾一顿了。

但想到这些人背后的家族,李皓最后还是决定忍一忍,毕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上他们的时候。

可没过几天,李皓就忍不下去了,于是便打算给他们找些事情做,让他们能消耗下过于旺盛的精力。

所以在后面,李皓便到了太子这边谏言:「从这里到寿春,一路之中多有贼匪出没,不如趁此机会扫荡一番,也算是为周遭百姓清除祸患,造福于民。」

太子对百姓民生还是很看重的,而且这一路本就是顺便的事,自然不会反对。

崔佑和来歙对此也无异议,只有凌不疑出来说道:「若是如此,只怕是会更加延缓大军行军速度,若是因此让寿春有了喘息之机,岂不是反生祸患。」

李皓解释道:「寿春一地兵少将寡,之前朝廷来不及通传防备时,就未能攻下多少城池,更何况如今寿春周边各郡县都已经做好了防备,彭坤就更没指望了。

而且这件事说不好还能用来令彭坤掉以轻心,再以奇兵配合,或有奇效也说不定。

反正以我们如今的兵力,稍稍分出一部分,也无伤大雅。」

听到这个,凌不疑当即就积极了,说道:「那这支奇兵便用黑甲卫吧,由我亲自率领。」

看到凌不疑态度变化如此之快,李皓都差点没反应过来,不过对于这事李皓倒也没反对,毕竟凌不疑和黑甲卫确实是有这个能力的。

不过这个决定权终究还是在太子手里,当然,要是太子让自己出去领兵,李皓也是很愿意的。

至少这活干起来肯定比和那些精力过于旺盛的纨绔子弟打交道,要舒心得多。

太子这个时候却说话了:「子成,父皇在临出发前,可是特意叮嘱了,你此次出征要随同大军而行,带领奇兵的还是让给别人吧。」

说完话太子还真看向了李皓,不过这也好理解,毕竟在场能领兵的四人中,李皓肯定比崔佑、来歙好使唤的多。

正当太子要下令时,凌不疑却又说道:「殿下,彭坤此人事关孤城一桉,对付此人我实在无法安心在营中袖手旁观,还望殿***恤,派我出战。」

太子回道:「子成,要拿下彭坤绝非是这前面一两场战事便能决定的,等后续大军到了寿春城外,自然有你出马的机会,何至于急在这一时。」

凌不疑说道:「我知殿下所言有理,但我依然想要请战,哪怕是要等,我也希望是在寿春城下等,而非在这里。」

说完便直直的看向太子,眼神中透露着满满的坚决,可凌不疑越是这样,太子就越不想让他去。

倒不是说太子觉得他做不了这事,而是担心他脑子一热,就带着奇兵去冲寿春城,到时就算没出事,自己回去都捞不着好。

于是一时间,这场中的气氛都有些凝滞了,还是崔佑出声打破了这里的僵持。

「不如这样吧,反正统领大军有子仰和君叔就够了,我在这里也没什么事做,就由我和子成一同带领奇兵,太子觉得如何。」

崔佑和霍君华的关系,太子自然也是知道的,再加上素来崔佑对凌不疑便是爱护有加,有他一路随行,倒也能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