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港英交锋1(2 / 3)

励志,他在面对记者时说了四所合并的时间可能延长,明年一月一日可能会赶不上,具体时间也不确定。

什么原因?当然是技术原因。

他的这番话一播出,港股再次下跌。

现在全港岛人都知道四所合并后远东集团的一些企业要在港股上市,多少股民都在盼着这一刻呢,你现在跟我说暂时不行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里面具体是怎么回事,也在猜测远东集团会做些什么回应。

是响应港英当局,还是秉持着远东集团一贯稳定港岛经济的战略。

这些人也没有等太久,第二天远东集团就发表了声明。

对于出现的技术问题表示遗憾,并表示不会去其他地方上市,不管多久都会等。

这份声明一出,着急的不是两边,而是漂亮国和华尔街。

德州财团和杜邦财团的那些家族都等着这波上市呢,华尔街好几个证劵机构也承接了大部分股票,就是为了趁着一波上市捞一笔,你现在和我说无限期推迟了?

他们不是傻子,具体什么原因都知道。

这要是谈个几年,难道我就这么等着吗?

所以这件事情上,港岛和英伦的媒体还没怎么样呢,漂亮国的媒体就先发难了。

明里暗里都是对英伦金融业和官府方面的讽刺。

英伦方面可谓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这件事还没有完呢,第二件事又来了。

那就是因为资金问题,港府修建的连接大屿山的青马大桥不一定能按时完工。

不管有多少船那都是为了前期的游客准备的,等整个大屿山一期工程计划开发完成后,陆路交通是必不可少的。

那个时候的游客体量不是现在可以比的,光靠水运根本不现实。

还有一点就是新机场问题,没有陆路新机场也不可能启动,总不能让乘客下了飞机再做慢悠悠的渡轮吧?

新机场的耽误还牵扯到了航空公司,来港岛的游客数量等等,可以说是一连串行业都被波及到了。

这里面港府和远东集团是损失最大的,可以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了的打法了。

“青马大桥对我们大屿山产业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港府的切入点这回找的很好,算是砍断了我们一臂”。

大屿山项目完成后,每年预计将吸引1200万左右的游客。

可别觉得少,要知道那个旅游大国还没有崛起呢,而且这可是八十年代。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游客都很有钱,消费能力不是后来各种低价跟团游能比的。

就这1200万的游客每年能带给大屿山带来的消费就是几百上千亿港币的规模,远东置业在这里面可是占据着大头的。

“一臂吗?算是吧。不过他们也太高看自己了,这个世界可不是英伦的那些官员说的算的”。

执政官员之所以要一计不成再施一计的这么千方百计的对付远东集团,还不是为了向兔子施压。

在具体点就是通过强硬表现赢得选民支持,继续连任。

可是英伦可不是现在的这些官员说的算的,在铁娘子上台的前十几年时间里可都是工党的天下。

现在保守党又因为私有化改革得罪了所有国企工人,所以他们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到突破点。

之前的马岛胜利让保守党吃到了甜头,所以他们想在港岛的问题上故技重施。

可是港岛可不是马岛,双方可不能同日而语一样看待。

“告诉梁博韬,暂停英伦那边的谈判,就说我们对伦敦目前的形势有所顾忌。

正好这段时间让他把比利时那边的事情抓起来吧”。

听到罗念中说起比利时那边的事情,韦尔奇佩服道“说时候,你的想法一开始我觉得是天方夜谭,可是后来越想越觉得有操作空间。

一旦真如你所设想的那样,那么我们无疑是在未来统治了一个行业”。

“不,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只不过我们是大头罢了。

商人逐利,只要利益足够,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但这件事并不容易,在我看来他们答应合作的几率不会超过三成。

不会合作有合作的玩法,不合作也没关系,罗马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

这哪是罗念中自己的想法呀,是历史的验证告诉了他可以这么做。

“好吧,你是对的,很多人也都明白这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可是像你这么大胆的还真没有”。

罗念中一笑“我就当是你对我的褒奖和崇拜了”。

港府在青马大桥上做文章,远东集团也没有坐以待毙。

先是停止了伦敦那边的谈判,让那些老贵族们给予英伦官府施加压力,再就是发布了各种报告。

远东集团的新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