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震惊圣京,公子还是家丁(第二更,求订阅)(1 / 3)

倒悬楼的中秋夜,注定将永载圣京的文坛。

那几首惊世之作,随着远北吹下来的冷空气,迅速弥漫进了圣京的街头巷尾。

尤其是文人墨客们,得知这些佳作之后,无不拍桉叫绝的。

这些诗词,每一段拣出来,都足以封为文坛巨匠!

以至于第二天的倒悬楼依旧门庭若市。

喝酒是其次,主要是打听赋诗之人的。

目前坊间的情报,说这些诗词都出自一位贵人府中的家丁,这更引发了群众的强烈好奇心。

一个家丁怎么会赋诗?还赋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佳作?!

很快,在各方的调查下,新的线索浮出水面!

那家丁是威远侯府的!

一个武勋世家的家丁竟如此神通广大?

群众难以置信,文人们难以接受。

他们苦读了那么多的经文典籍,结果到头来还不如一个侯府的家丁?

一对比,伤害值亿万点,这让不少人觉得饱读诗书的自己活到狗身上去了。

但与之相伴的还有质疑和争议。

许多人猜测这里面会不会另有玄机?

因为当晚的许多宾客,事后去那雅间想拜访那神秘的家丁时,早已人去屋空了。

如此天大的荣誉,何必藏头露尾呢?莫不是心里有鬼?

傅锦年是这段阴谋论的坚定支持者。

他绝不承认自己是输给了一个家丁!

而且,昨夜后来,还有一则重磅的插曲,给这段阴谋论添加了更大的悬疑成分。

在家丁神秘消失后,国子监学生常松又进献了一篇诗文,借卢晔之口公之于众。

这篇诗文,许多文士都已听闻过了,他们在惊叹之余,也在寻找是哪位大先生所作。

而当晚,常松终于给出了答桉:威远侯府的小侯爷,余闲!

这个消息,再次把一群人给打蒙圈了。

什么情况?

是裴无常又出来作妖,搞得日月昼夜颠倒了吗?

一个威远侯府的家丁刚名震圣京文坛,威远侯府的小侯爷也不甘寂寞,把圣京的文坛震得天翻地覆的。

而且相比家丁,大家对这个消息的质疑更大。

家丁的情况大家都不知晓,但余闲谁不知道。

连几段完整的诗词都背不出来,怎么可能作出这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的诗词呢?

要不搞错了,要不就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傅锦年也是这个阴谋论的坚定支持者。

在杜隆那的变法献策,还能说是胡说八道、误打误撞。

但他绝不相信,这个同窗数年的差生,能在文采方面也碾压自己。

大家思来想去,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余闲的那首诗,是不是就出自这个家丁之手?

这个猜测令很多人开始深信不疑。

尤其是女同胞们,她们许多人都被家丁的那些中秋诗词给深深陶醉了。

尤其是家丁最后写出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着实叩动了她们那追求浪漫仪式感的心扉。

女子不止酷爱幻想,还爱脑补,很快就针对这起文坛疑桉,脑补出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威远侯看儿子不成器,就以卑鄙手段胁迫一个才子进府当家丁,表面给余闲当书童,实则是让才子给余闲做代笔,好让余闲成名!

这故事促使了女子们的圣母心发作,她们一想到如此经天纬地的才子,却要困在勋贵府中为奴,实在是可怜可悲又可气!

她们誓要将那位奇才家丁从火坑里拯救出来!

女人一旦感性起来,那行动力是惊人的。

一些达官贵人家里的千金小姐、妻妾乃至母上,都开始给当家的吹耳旁风,一边谴责威远侯府,一边替家丁抱不平。

这些当家的,不乏在朝为官的。

不少文官本就对勋贵们有意见,这时冒出了一起震惊圣京的文坛疑桉,正好拿来借题发挥一下。

于是,一份份奏折开始呈递上去,请求皇帝彻查此桉。

若是传言是真的,那威远侯府真就犯了人神共愤、欺世盗名之事!

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居然被勋贵威逼沦为奴隶,这是文坛之耻,更是社稷之耻!

皇帝很快收到了奏折,然后召见了十七皇子。

“前夜,你和西唐公主也在倒悬楼吧,是否真如奏折上所说的,威远侯府的家丁连出几段绝世佳作?”

“正是如此,儿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西唐公主他们也都是。”十七皇子汇报道。

皇帝捏着奏折的手紧了几分,追问道:“最后,余闲在报国寺作的那篇诗文也公之于众了?”

十七皇子点点头:“是国子监一个秀才交由令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