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总统的信(2 / 3)

来就是西方人擅长的科学罢了。

李谕说:“四书确实代表了中国文化,但想要通过它们就读懂中国还是很难。”

“我当然明白,”詹姆斯说,“我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而且我一直坚信,中国正面临一场革命。只是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袤,据我所知,甚至不亚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我想中国不会像日本革命那样迅速地发生。即便会有暂时的挫折,这一场已经开始的革命也不会失败。”

看看康有为,再看看人家校长说的话,水平当下立判。

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人都能看明白清朝的形势,反而还有很多人执迷不悟。简单的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无法解释。

李谕道:“先生能够见微知着,而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令我佩服。”

“中国的古语真是多,”詹姆斯笑道,“莫非每个中国读过书的人都懂得这么多古老的学问?”

李谕说:“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实在是太多,我只知道一点。”

詹姆斯校长说:“但我想也到了中西结合之时,因为我并不想看到下一个印度。”

现在印度已经被英国占领,而且英国老把印度人驯化得真是好极了。

一百年后,印度人还膜拜甚至跪舔着殖民者,反而莫名其妙把中国当成了假想敌,即便是有政治考量,也着实令人感觉唏嘘又无语。

李谕说:“肯定不会!虽然中国是个温和的国家,但中国人并非可以被随意占领驱使的。”

詹姆斯校长说:“我同意你的说法,实际上我已经被来自中国的使团询问过许多次,他们希望聘请愿意在中国担任职务的美国年轻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但我也要郑重声明,在这个过程中,会是我们的文化输出。”

詹姆斯说得已经很坦诚了,李谕笑道:“多输出点没关系的,现在中国就是个大熔炉,把越多思路想法扔进去,效果越好。”

詹姆斯说:“就像你们神话中那个炼丹炉?”

李谕哈哈一笑:“有那么点道理。”

詹姆斯校长又说:“听说你们还见了总统先生,提到了派遣留学生之事?”

李谕点点头:“确有此事。”

詹姆斯校长问道:“总统什么意见?”

“罗斯福总统应当是同意了,而且还有意退还庚子赔款。”李谕说。

詹姆斯高兴道:“总统这么做太对了!我早就给我的学生说过,过度的压榨只有短期利益,这不符合我们的精神。既然总统也有意,我可以再给总统写封信,催促他完成这件事。”

李谕没想到詹姆斯校长竟然主动提出,说道:“校长真是英明之人,我代表中国所有的学子向你致以崇高敬意。”

詹姆斯却说:“谈不上英明,因为我不想隐瞒你,我这么做也存有自己的私心。”

李谕当然明白他是站在美国利益上这么做,但能让留学生留美,肯定是件双赢的事。

李谕说:“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校长。”

詹姆斯笑道:“到时候你来我们尹利诺尹大学做个演讲就可以。”

“这不是无本买卖嘛,我也太赚了。”李谕笑道。

詹姆斯说:“还是用一句你们中国话,礼尚往来。而且我一向认为,我们今天的高等院校远比欧洲、日本的院校更能满足中国学生认识先进文明的愿望。”

好吧,他也的确是充满自信。

不过这种自信一直贯穿老美的文化之中,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一直妄自菲薄也不行。

当然喽,后来美国教育演化成了两种,一个是精英教育,一个是快乐教育。

哪怕在二十一世纪,美国的精英教育辛苦程度也是不弱于中日韩三国,学生非常辛苦也非常刻苦。

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以为美国教育就是快乐教育,天天啥也不学,上课各种玩,没有作业、没有压力,还能上名牌大学,感觉爽翻了。

想想就不可能!

就像国内很多人也以为只要是个北京人随便学学习就能上清北一样。就比如清华,即便北京考生考上清华的比例比山东、河南什么的高多了,但那也是从四五万学生里只招五百来个。——笔者也是山东考生出来的,只是想说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而忽视更大的主观原因,否则丧失了奋斗的心,今后的人生恐怕会更糟糕。就像二十世纪初正开始从晚清泥潭里艰难爬出来的中国一样,与欧美比出发点更低,但也是坚定不移走下来了。

有点说偏了,说回美国的快乐教育,实际上都是些美国的底层人,他们上了几年学后当然也很自信。虽然很多接头采访拿张世界地图,不少美国成年人连美国在哪都指不出来。

但人家就是自信!

只不过是盲目自信……

两人又交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