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入的交流(2 / 3)

翔提高音量,说道:“这有什么难的”

“我……”崔邮差说,

“我和李家老爷毕竟无冤无仇……”小左翔说:“你和他自然无冤无仇,但我们却能够有恩于你。”崔邮差说:“我……”小左翔哼了一声:“你当这个破邮差能挣几个钱只要给我们办成一件对你来说轻而易举的小事,就有大把银子。”崔邮差问道:“你们真的说到做到”小左翔看了一眼赵谦远去的方向,说道:“不仅银子,你想不想也有那样的手套、棉袄子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奴仆,就比你混得还好,你看得下去”崔邮差咽了口吐沫,终于说:“我想要。”小左翔哈哈笑道:“这才对吗!识时务者为俊杰!过段时间我就会再来找你。”崔邮差叹了口气:“小的知道了。”小左翔拍了拍他的肩膀:“给大日本帝国做事,天皇不会忘记你的好处。”——李谕府中,他拿到爱因斯坦的信件时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厚,打开一看,竟然有两篇论文。

第一篇比较薄,名字叫做《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这一篇名气可能小一些,不过也属于爱因斯坦奇迹年中的一篇,这一篇论文实际上算是分析并证明了分子的存在。

是的,到这时候,科学界尚且无法完全相信分子存在;或者说有人相信,却无法证明此事。

第二篇比较厚,名称是《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也就是关于利用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的文章。

爱因斯坦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靠的就是这篇论文。爱因斯坦还另外附加了一封信:“尊敬且亲爱的李谕先生,

“我们之间存在着万里之遥神圣一般的沉默,这是时间与空间下的绝对距离。如果用无足轻重的话语来打破它,我想会是一种亵渎。

“鉴于此前我们充满奇思妙想又洞察宇宙真理般的沟通,我写出了如下的论文——当然,不仅于此。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我最近的一个思想实验。我此前读到90年雅各布斯范托夫先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论文,他提到溶液中的粒子与气体中的相似。

“所以我想液体中如若同样如此,岂不就像一颗奇妙的方糖在咖啡中溶解,水分子包围葡萄糖分子,把它从糖的晶体中分离。

“而随着糖的增加,咖啡会越来越甜。

“然后我便想到如果可以计算出渗透压,就能够推算出准确的阿伏加德罗常数,从而论证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李谕读到这,算是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是实至名归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他的思想实验简直强得离谱,出发点竟然如此简单,道理却如此深刻!

竟然喝个咖啡,就想到了如何证明分子存在。李谕马上猜到他应该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困难以及试验困难。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尝试去计算得到,但这篇论文涉及到的是热力学领域,所以必须要通过试验得到才有说服力。

想要测出这种0的23次方级别的超超超级天文数字,对于大部分实验物理学家来说都不是容易事。

李谕也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让佩兰加快进度。毕竟这个常数的确很关键也很有用。

数学上李谕就有点办法了。李谕展开信件,继续读下去:“李谕先生,你知道的,现在相信分子或者原子假说的人没有多少。我曾经联系过很多大学教授,但他们都不愿意接纳或者审核我的论文。而我记得你多次使用过玻尔兹曼教授的理论,所以我知道你是相信原子以及分子存在的。并且数学上你的成就宛如千年的古树一般高大,因此我希望你可以帮助我修订一些数学上的错误。

“有你的名字,物理学杂志也会乐于发表我的论文。

“而且这篇论文事关我能不能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爱因斯坦获得博士,确实靠的是这篇论文,李谕没想到还能帮这个忙。

爱因斯坦的论文完成度其实已经非常高,只不过数学上还有一些小小的疏漏。

好在其中涉及的数学内容在李谕的能力范围之内。李谕翻到爱因斯坦信件的第二页:“第二篇论文是关于一种光电效应的论证,最为关键的地方便是普朗克先生的量子理论。我知道这与学界的物理系统‘能量无穷可分性假说’相互矛盾,不过我发现它能够最完美地解释来纳德先生的光电试验结果。

“你一定明白,如何解释普朗克先生提出的那个神秘的普朗克常数是问题关键,因为我的公式正好用到了它。但普朗克先生却认为此常数单纯只是数学上使用的一个方法,并没有物理意义。不过我想我发现了隐藏在它后面的真相。

“你曾经用深奥的数学完美论证了普朗克先生的理论,因此我想你也可以是最合适的审稿人。

“……

“爱因斯坦,写于瑞士伯尔尼。”李谕合上信件,然后翻开两份论文。第一篇关于证明分子存在的其实并不难处理,虽然阿伏加德罗常数目前无法通过试验获得准确数值,不过且可以暂使用数学方法估算出大体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