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智商(2 / 3)

书的名字就异常激动:“《女权篇》,也是洋人的书”

马君武说:“没错,来自英国,里面处处都是妇女解放与男女平权。”

秋瑾果然非常喜欢:“我在梦里就产生过很多这样的想法,终于能看到一本实实在在的译著。”

马君武说:“妇女之解放,是唤起中国二万万睡死腐败妇女之柔魂,能够彻底铲除落后的帝制。女人不可徒待男子让权,须自争之!”

秋瑾默念一遍:“我喜欢这句话,我要将它绣在我的衣服上。”

秋瑾和他们畅谈起来就停不下来,感觉终于找到了人生知己,只恨没有早点出国留学。

第二天,东京帝国大学的物理教授长冈半太郎来邀请李谕,“一年不见,先生竟然已经成为堂堂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李谕心想,以后值得你震惊的事情还多了去,于是说:“虚名罢了。”

长冈半太郎说:“您的虚名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之!我们现在到处搜集先生的论文,包括美国的每一期《science》杂志。甚至出了你的论文专辑,在理学部流传甚广。当然了,我们只是内部流通,所以没有经过您的首肯。”

反正都已公开发表了,李谕说:“学习一下很正常。”

长冈半太郎说:“先生请随我来东京帝国大学,校长以及一众教授正等着您再次演讲。”

李谕问道:“演讲是不是又有什么主题”

长冈半太郎说:“实际上我们希望先生可以讲一下人种的差异,对不起,我说错了,应该说人种没有差异。就是说,黄种人不会比白种人差,因为我们认为您是最典型的一名代表。”

李谕此前就有点猜到会这样,因为日俄前线传回来捷报,日军在丹东大败了俄军的“东满支队”。

这是双方第一次陆战,日军胜利,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

如今日本国内所有媒体都在疯狂报道此事,仿佛已经取得了胜利一样,征兵热情也被完全点燃。

学术界则希望在俄国人鼓吹的人种对立上反驳。

李谕却并不希望成为他们的工具,于是说:“这种事通过事实才能达到效果,我说什么都是空话。我想还是简单讲讲我擅长的科学更好。”

长冈半太郎想了想说:“也好,反正只要是您能够站在这,已经说明东亚人不比西洋人差。”

两人来到东京帝国大学时,校长山川健次郎果然亲自在大门外迎接,他上前欢迎道:“李谕先生,感谢您能够再次大驾光临,我们从欧洲得到消息,您被提名了诺贝尔物理学家,到那时候,恐怕再请您就不容易了。”

李谕现在日本已被当做了黄种人的楷模,李谕懂日文,甚至看到了日本学生打出横幅:“东亚智慧巅峰!”

李谕同校长山川健次郎握了握手:“感谢接待。”

今天的演讲台放在了全校的大礼堂,比此前理学部的礼堂要大一些。

山川健次郎慷慨激昂地讲述了李谕的事迹,其实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毕竟李谕来过东京帝国大学,而且上次还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山川健次郎最后说:“欢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谕先生,为我们带来一场顶级的学术报告。”

李谕拿着齐柏林的技术文件走上台,说道:

“颇为荣幸,可以再次来到东京大学。

长冈教授曾对我说,希望我可以介绍一下关于东亚人与西洋人的优劣。

不过我对他说,这件事不需要用文字去论证,因为事实胜过雄辩,举世之人皆有评判。”

台下的学生听完后纷纷鼓掌赞同:

“洋人能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提前起步了一二百年,我们四十年就可以追上!”

“再过四十年,我们比洋人还要厉害!”

李谕汗颜,自己好在没有答应长冈半太郎的要求,即便是东京大学这种相对比较客观理性的地方,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太过了。

并非说热情一点不好,而是过犹不及。既然是大学,搞学问就必须要保持理性,这是绝对的基本条件。

李谕翻了翻飞艇的技术文件,等下面平复一点后继续说:“如果各位真的想要超越洋人,就应该学点洋人都在研究的尖端学问,这是一项代表未来的技术路线,因为他可以把人带上天空,甚至能够像轮船一样出现空中的运输。”

学生们惊叹道:“能够跨过大洋”

李谕点点头:“当然可以。”

李谕在黑板上画下了飞艇的图示,然后列出一些方程以及需要的设计条件:“如今连洋人都在研究它的制造,不过很多技术却被洋人保密,如果能够攻克它们,将是伟大的成就。”

李谕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不过故意漏了一些关键细节。

饶是如此,下面的人也听得热血澎湃。

李谕最后说:“我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