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又来一个院士(2 / 3)

小日子是真的欺软怕硬!

更搞笑的是李梅根本不屑于领这枚法西斯阵营的勋章,更愿意佩戴苏联的卫国勋章。

既然李梅都能获得日本勋章,李谕更没什么心理负担,何况只是日本学士院而已。虽然以后李谕可能不会给日本做什么贡献,还会让他们有点倒退。

李谕对加藤弘之说:“如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还需要加藤先生指正。”

已经70岁的加藤弘之说:“应该是我们向你学习!”

几人来到一处礼堂,给李谕进行了授予爱丁堡公爵的仪式。

同时获得日本帝国学士院会员荣誉的还有田中馆爱橘,这位也是日本老一辈的物理学家,搞地球物理测量的。

加藤弘之说:“此职位无法与阁下所获的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以及诺贝尔奖相提并论,希望先生不要见怪。”

李谕笑道:“学术职位不分高低,关键还是学术本身。”

田中馆爱橘赞道:“院士先生有如此的地位,竟然还可以如此谦逊,实在是学到了儒家文化之精髓。”

反正是客套话,李谕随意回道:“先生过誉。”

田中馆爱橘又说:“当年我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求学,师从开尔文勋爵,最近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些新闻,开尔文勋爵对您的评价高到令人发指。”

李谕心想,那可不,自己第一篇论文就是被他看到的,开尔文勋爵这几年几乎是见证了李谕的成长。

关键现在开尔文勋爵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没的说,别说英国人,就算是整个欧洲的科学界都要卖他面子。即便是和英国不对付的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和德国,现在科学突飞猛进,还得尊敬尊敬开尔文老爷子。

现在小日本们对自己的敬重态度,看得出他们十分认英国佬。

接受了日本帝国学士院的职位以及东京帝国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李谕要在东京帝国大学多开点讲座。

李谕还是把主要的精力往物理学以及工程应用上引,一方面这本来就是自己的专长,二来如此才能有带歪小日本科技树的作用。

李谕甚至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也完全没错,毕竟这个方程在二十世纪初也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不管是热力学还是工程学,搞的人很多。

就算是爱因斯坦,也经常要在论文中引用这个方程。

“水流过管道,气流掠过机翼,或者雪茄冒的烟,这些你能够想到的流体,全都可以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解决。它不仅是数学上的一个难题,更是流体力学中无法跨过的鸿沟,如果诸位有朝一日可以解决它,我敢说获得的荣誉比我还要高!”李谕在讲台上说道。

立刻有学生问:“比您还高?难道说可以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瑞典的数学奖?”

李谕点点头:“毫无疑问可以。”

“但这个方程涉及到的数学实在是让人抓狂,我想就算是天照大神也无法解决。”有学生说。

李谕笑道:“如果你多多学习,同时给天照大神多供奉点祭品,说不定天照大神会给你什么奇妙的突发奇想。”

鼓励肯定是要鼓励的。

不过李谕单单提到解决它可以得到最高的奖项,已经足够让这些学生抓狂。就算日本最高的文化奖,也没法和诺贝尔奖相提并论嘛。

“这个简简单单的方程真的有这么神奇?”学生还是有些疑惑。

李谕解释说:“现代的任何轮船、军舰、潜艇,以及如今堪称奢侈品的汽车,以及更高端的飞行器,全都离不开这个方程,甚至在医学上,它的价值也无法比拟。”

“医学也有关系?”

“当然,”李谕继续说,“静脉和动脉血流的医学研究,本质上仍然是流体力学的范畴。”

“天哪!”很多学生彻底折服了,他们以前哪接触过这么高端的学问,军舰潜艇、汽车飞艇,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大门。

但他们肯定不知道埋头于这个研究方向几乎就是锁死了未来的突破可能。

就像让一个学生在此时解决费马大定理、庞加莱猜想,或者突然意识到原子核中还有夸克,物理学中还有另外两种作用力,——根本不可能,这是科学发展的限制。

换句话说,李谕就是给他们设了一个套,一个他们很想自己钻进去的套,而且一旦钻进去,就几乎再也没有出来的可能。

也不是什么天才不天才的问题,能搞数学的每一个都是天才,因为数学这门学就是完全看智商。一个学生再努力,如果没有极强的天赋,在数学上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大突破,最多还是要转行到其他方向。

100多年来,数学界诞生的天才还少吗?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决不了,李谕没法妄下评论,因为他穿越前,这东西也是千禧年七大问题之一,悬而未决。

不过可以类比于已经解决的庞加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