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数学家何苦为难数学家(2 / 2)

发现了这个悖论,但他没有发表出来。

受限于双方的语言问题,近四个小时后,辩论才告一段落。

博雷尔嘴上没承认,不过已没有一开始反对集合论的激烈态度。

大家聚一起聊一聊挺好,毕竟没有互联网这么便捷的沟通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面。

会后,东道主哥廷根大学邀请博雷尔他们一起共进午餐。

法国人今天在学术上没有赢,但在餐桌上,可就有资格指点德国人了。

好在希尔伯特早有准备,找来了几名意大利厨师,让法国人无法发飙。

餐桌上,李谕趁机把自己关于博弈论对弈的那个猜想给策梅洛说了出来。

策梅洛一听就很感兴趣,与李谕侃侃而谈。

博雷尔自然也知道李谕的大名,迅速加入进来:“如此巨大的数字,与我前段时间的一个想法不谋而合。”

策梅洛此时仿佛没有刚与他进行过辩论一样,像个没事人般问道:“什么想法?”

博雷尔说:“与博弈论不太相同,我的猜想源于概率论。”

概率论目前在物理中非常不受待见,但在数学领域可一直是大热门,策梅洛道:“请详细讲一下。”

博雷尔说:“让我们想象一下,假设有100万只经过训练学会了随意按下打字机按钮的猴子,它们在一位文盲领班的监督下工作,这些猴子每天都要辛苦工作10个小时,并为它们配备100万台型号各异的打字机。

“而文盲领班的工作则是把印满字母的纸张收集起来,并连接装订成卷轴。

“那么一年之后,我们也许会在这些卷轴中发现某些书籍中的内容,不仅可能出现任何书籍,甚至可能是以任何语言书写而成的,也许那些书还被珍藏在世界上财力最为雄厚的图书馆里。

“在足够大的时空中,这种可能性也许会在一瞬间发生,而这种与大多数情况存在明显偏差的可能性,在统计力学中则被认为是最可能发生的现象……”

李谕一听就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原来提出著名的“无限猴子定理”的人,就是眼前这位法国数学家博雷尔。

经过近百年的演绎,无限猴子定理已经发展成了:有无限只猴子用无限的时间会产生特定的文章,甚至可以打出《哈姆雷特》。

随着几人的探讨,希尔伯特与闵可夫斯基等人也加入进来。

很快,他们就谈到了纯数学上,正好屋中有一块黑板,闵可夫斯基拿着粉笔开始列式。

高端数学局李谕就不想掺和了,其他人基本围了过去,只剩下李谕以及罗素两人。

罗素叼着烟斗道:“李谕院士,原来你也不喜欢凑热闹。”

李谕心知他在开玩笑,于是回道:“彼此彼此。不过我想罗素先生不凑过去,还可能是德语不过关?”

“李谕先生果然是懂幽默的人,”罗素哈哈大笑,“我的德语确实不过关,但在哥廷根说英语没什么不妥。因为四十年前,这里属于汉诺威王国,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难道没有发现,哥廷根许多地方用的还是英语。就连哥廷根科学会的名字,也是英语式。”

李谕说:“我真不太清楚这段历史。”

罗素吸了口烟斗,继续说:“我现在倒是更想学学中文。”

李谕说:“德语多少是字母文字,与英语有联系。而中文是方块字,罗素先生要是想学,可不是一件简单事。”

罗素是个学问非常庞杂的大家,立刻不服气道:“如果我罗素想学,没有学不通的!”

这句话李谕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次。

李谕说:“中文是非逻辑语,组合能力极强,先生可要想好。”

罗素说:“什么组合能力?说给我听听。”

“已经强到无法用英语形容出来。”李谕说。

罗素说:“不要吹牛,我不信用英语表达不出来。”

“好吧,稍等。”

李谕找来一张纸,在上面写下:十三月三十三号是星期十三。

然后费了好大功夫才给他解释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

李谕说:“看到了吧,用英文基本说不出这样的话。”

罗素看着纸上的短短的一行中文,张大嘴巴:“太随意了!”

李谕笑道:“用中文,应该是‘随性’。”

“我的意思是就像数字一样可以随意组合,”罗素彻底服了,“将来我一定要去中国好好待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