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义士(2 / 3)

是皇族,但实际上就是光杆司令,军令出了陆军部便失灵。
李谕说道:“徐中堂,趁着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没什么力气,咱们应该尽快测绘东北,不要留给日本人把柄。”
徐世昌说:“我已安排人去做,日本人怎么盘算的我早就知道,他们当初还想要试探我,悄悄钉立木桩,暗将我国之领土划入朝鲜界。我知道后,立刻让人全都拔了,重新记上华名里数,钉立标识。”
李谕说:“日本人这时候说不出什么,务必要让他们奸计不得逞。”
徐世昌在东北当总督的几年各方面做得很不错,有效遏制了日本人想要乘虚而入的想法。
徐世昌问道:“你这次要去哪?”
“哈尔滨,”李谕说,“去见一名俄国的地理学会探险家。”
徐世昌说:“可惜哈尔滨地区,还未能完全为我控制。”
俄国在哈尔滨地区还有驻军,梦想着慢慢与日本瓜分东北。要不是后来一战时沙俄突然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徐世昌在奉天下了车,刚练成的新军大部分在这里。
李谕则继续乘车北上,在长春停车时,头山满上了车。
头山满此刻就像他的名字,“志得意满”,为自己坚持对俄强硬而取得的胜利自得不已,在日本国内的声望急剧攀升。日本的一些政界人物也不得不对这个近似于黑道老大的人敬上三分。
头山满说:“此前一次我与李君在火车上相遇,还曾畅饮一路。”
李谕皮笑肉不笑:“头山先生还有酒兴?”
头山满说:“有当然有,不过今天没有带好酒。”
李谕说:“无酒无妨,喝酒多了误事。”
“的确,”头山满说,“而且今天不宜饮酒。”
李谕讶道:“头山先生出门还会看黄历?”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头山满说,“但我今天有正事。”
李谕根本不想多问,于是说:“改日再约。”
李谕有点想休息,但头山满又说道:“不知李院士去哈尔滨所为何事?”
李谕又给他解释了一下。
头山满摸了摸胡须:“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李谕准备回包间睡一会儿,在过道中走路时,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连忙说道:“实在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被踩的人正用一个鸭舌帽盖着头坐在座位上仰面睡觉,这一脚让他顿时一惊,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李谕没想到他这么大的反应,又道歉道:“真是不好意思!”
被踩的人一只手刚才已经伸入怀中,看李谕是个中国人,才放松下来,四处看了看后,用日语对他说:“小心点。”
李谕挥了挥手:“下次注意。”
被踩的人手从怀中伸了出来,李谕发现他的无名指少了一截。
李谕心中一惊,断指同盟会?
不过表面上没有表现成任何情绪,回了自己房间。
如果没猜错,刚才李谕踩到的,就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人。
李谕一拍脑门,我去,原来伊藤博文也在这辆车上。
难怪刚才头山满会说今天有正事。
而安重根刚才说日语,应该是把自己假扮成了日本人。
似乎他还想在火车上动手,不过伊藤博文坐在专门的车厢,与其他车厢前后相邻的两节车厢里都是日方安保人员,无从下手。
火车抵达哈尔滨时,外面有很多欢迎人群。
这次伊藤博文来哈尔滨,是与俄国财政大臣举行会面,希望取得沙俄对日本彻底吞并朝鲜的谅解。
别看伊藤博文已经在日本国内下野,但他现在的身份是朝鲜“统监”,就是朝鲜的太上皇。
两年前,伊藤博文逼迫朝鲜国王高宗退位,并解散了朝鲜军队,让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日本殖民地。
而伊藤博文当了朝鲜太子的老师,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准备把朝鲜太子培育成傀儡国王。
总之如今的伊藤博文在朝鲜的地位相当显赫。
伊藤博文还装出一副和善谦恭的面孔,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前,必不忘对在场的朝、日官员说“我现在提议,请诸君随我三呼韩皇万岁”。
戏嘛,肯定要演足。
伊藤博文走出火车时,下面的人群不住欢呼。
而安重根则迅速靠近,当机立断,掏出怀中的勃朗宁m1900手枪,朝着五米外的伊藤博文就是三枪。
枪枪命中要害。
伊藤博文的护卫冲上前抓他时,安重根把剩下的几发子弹打完,便从容被捕。
李谕竟然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事件,倒地的伊藤博文被团团围住,现场乱作一团。
哈尔滨火车站的俄国士兵也是无语,当初李谕在这儿用手枪打死了几名日本人,如今一个朝鲜人又来一遭,用的还是同一款手枪,简直把俄国负责安保的人员脸打得啪啪响。
伊藤博文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听说刺杀者是朝鲜人后骂一句“蠢货”,事实上他二十分钟后就咽气了,到死都不知道杀他的是谁。
话说他也没什么好骂的。
这老小子从策划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统监朝鲜,每一步棋都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当年为了尽早掠夺宝岛,伊藤博文招数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