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通电(2 / 3)

说道:“已经晚了,纯粹浪费资源。”
话虽这么说,通电还是得通出去。
可现在南方各省早就不认爱新觉罗了,正在组织议和事项。
电文发出去后,唐绍仪说:“疏才,正好袁公有请,一起到他府上去吃顿饭。”
李谕说:“袁大人不应该很忙吗?”
唐绍仪说:“你手中的无线电技术至关重要,现在关键的已经不是打仗,而是情报传递。而且,今天就是随随便便的一场家宴罢了。”
李谕不再多问:“我来开车。”
这时候南北双方要展开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议和,议和的地点在上海租界,袁世凯肯定不会去,而是让唐绍仪作为全权代表。
而唐绍仪说是北方代表,其实就是代表的袁世凯一人,清廷已经是个空壳子,议和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关于如何处置清王室。
作为遥控指挥者,袁世凯每天都要让唐绍仪汇报最少两次。
唐绍仪坐到副驾驶上:“袁公搬到了锡拉胡同,我来指路。”
锡拉胡同在晚清时与金鱼胡同一样,都是王公大臣们喜欢聚集的地方。慈禧在入宫之前,就住在锡拉胡同。
到了袁世凯家中后,他的几房姨太太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袁世凯对袁克定和袁克文兄弟俩说:“快给师傅请安。”
两人过来就对李谕鞠了个大躬:“师傅好。”
袁世凯接着呵呵笑道:“疏才,快坐,快坐!”
桌子上摆的菜猛一看感觉挺像李谕穿越前饭店的菜品,中间是一道清蒸八宝鸭,旁边是韭黄炒肉、红烧肉还有一些相对常规的菜。
李谕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有人去拜访袁世凯,看到他在吃饭,桌子上只有一碗小米粥,一条鱼,然后一边吃一边掏个小瓶往上面撒东西。回去后他就跟别人说袁世凯简朴。
后来知情人透露,他那碗小米粥,每一粒都是精挑细选的西北小米,个个颗粒饱满。
那条鱼是长江鲫鱼,用猪油封了,送到北京时和鲜的一样;调料也是鹿茸、人参、犀角之类的名贵药材磨的粉。
就像年大将军吃白菜,每棵白菜只留一点菜心。
不过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因为袁世凯这人饭量很大,这点饭根本不够他吃的。他是个早餐都要吃六七个水煮蛋外加一碗贡面的人。
袁世凯毕竟是军人出身,相对粗一点,不像明清上位者有爱吃燕鲍翅肚的习惯。
但袁世凯很爱吃补品倒是真的,喜欢吃韭黄也是因为韭黄素有滋补之名,毕竟他可是有九房姨太太。
袁世凯说:“这几天我好好看了看你带来的法国大革命一书,受益匪浅。”
李谕避实就虚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自然有好处。”
袁世凯说:“我现在对拿破仑此人越发喜爱,我发现他对科学家非常重视,就算行军打仗,也会带上几位数学家随行。”
李谕说:“当年的法国确实涌现了许多数学家,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里叶、柯西等等,都是数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人。而且他们或多或少都为拿破仑服务过,有些还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果然当将军不能只是一个粗人,我也应学习之,”袁世凯说,“对了,你说的这几个叫拉什么的,很厉害吗?”
李谕说:“在数学界,他们的地位就像文学界里的唐宋八大家。”
“这我就明白了,”袁世凯说,“书中提到拿破仑称呼那位拉格……”
李谕说:“拉格朗日。”
“对,拉格朗日,”袁世凯说,“拿破仑称呼拉格朗日为‘数学界高耸入云的金字塔’,虽然我没见过金字塔,但你李谕也称得上这个名头。”
李谕笑道:“过誉了。”
拿破仑对数学家确实相当尊重,他封拉格朗日为法兰西参议员、帝国伯爵,并授予其荣誉军团二级勋章;
封拉普拉斯为伯爵、伯爵;
拿蒙日当挚友,带着他一同进军北非。
袁世凯又对袁氏兄弟说:“你们现在数学学到什么程度了?”
袁克定说:“回父亲,我已经学到了李师傅数学讲义中的韦达定理,韦达似乎也是法国人。”
袁世凯问道:“韦达定理?”
袁克文说:“用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嗯!很好,”袁世凯说,“拿破仑年轻时是从炮兵起家,炮兵需要学习数学与物理学,你们继续努力吧!”
袁氏兄弟说:“孩儿记住了。”
袁克定又多提了一句:“韦达也曾在军中破译过敌方军队的密码。”
“差点忘了,”袁世凯对李谕说,“咱吃过密码的亏,以后还望疏才在这件事上多多帮忙。打仗嘛,要是让敌人先知道咱们想干什么,不就歇了菜。”
李谕说:“在下对密码没有太多研究,但我会在学校中专门设立培养密码人才的数学相关专业。”
“疏才果然是科学巨子,”袁世凯端起酒杯,“有劳你了。”
李谕说:“份内之事。”
二十世纪是密码学大发展的时代,李谕肯定会多加留意。
尤其是以后对付小日子侵略时,密码战相当关键。
因为不管怎么说,日军的实力确实强了很多,获悉情报就变得更加关键。如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