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科学社(2 / 3)

这个价格比黄包车还要便宜,同样的距离,黄包车至少要一元钱。

可即使如此便宜,很多人仍旧害怕电车那两根通电的“大辫子”,不太敢坐。

所以电车公司经常搞促销,甚至送点花生瓜子之类的。

而用不了一两年,上海的电车就会变得异常拥挤,车门上都扒拉着人,头等舱亦是如此。电车公司不得不取消等级制度,因为已经没有意义。

刚下电车,就有人迎了过来,“李院士,终于等到您了!”

李谕问道:“先生是?”

对方回答:“本人上海电报局局长唐元湛。”

李谕直接给弄糊涂了:“你们换人这么快吗?昨天我见到的电报局长还姓袁。”

唐元湛说:“我是江苏省督军派来的局长。”

“那之前的袁局长?”李谕又问。

“他是北京交通部派来的。”唐元湛解释说。

唐元湛和袁长坤一样,都是留美幼童出身,不过现在时过境迁,要各事其主。

民国虽然在非流血的革命下诞生,但进入民国后,反而是长久的战乱,尤其等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四分五裂,连年征伐。

电报是各派政客的喉舌,也是各路军阀获得战争信息、调兵遣将掌控战争态势的重要工具,电报收入更是添加武器和发放军饷的最好来源之一。

上海电报局作为特级电报局,地位非常高,辖江苏省4个电报局、个电话局,以及江苏省境内的所有电报干线、支线线路工程,同时又是全国电报通信重要的中转枢纽局。

如此重要的通信管理权力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自然受到各地枭雄重视。

此后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得势军阀们会纷纷染指上海电报局局长的宝座。

唐元湛刚赴任时,给上海租界的大北电报公司发了一封电报:

“亲爱的先生:

我谨通知您:我本日受江苏省督军程德全之命,担任上海电报局局长。”

落款是“您的忠诚的.&nbp;tong”。

而与此同时,袁长坤也给大北电报公司发去电报:

“亲爱的先生:

请注意我仍是上海电报局局长,为正式任命,虽然有相反的报道。”

落款则是“您的忠诚的c.&nbp;k.yhu(局长)”。

多了“局长”两字。

李谕不关心权力斗争,随口问道:“唐局长找我有什么事?”

唐元湛客气道:“局里告诉我,要给您免除住宅以及大同大学的电报电话费用,文件最终到了我手里审核。”

李谕瞬间明白了,强龙不压地头蛇,估计北京交通部派来的袁长坤并没有实权。

事实上就是如此,最终上海电报局局长还是唐元湛。

不过唐元湛绝对也是个办实事的人,于是李谕回道:“多谢局长美意。”

“那点电话费不过小意思,”唐元湛道,“我们还想从您的ly公司购买一批高功率无线电报机,大概十万预算。但我不清楚,你那儿,嘿,有没有什么特别说法?”

李谕叹了口气:“没有什么说法。你们还是给我报数量,不要报预算,那不是我在意的。”

唐元湛震惊道:“李院士果然高义!看不上这些蝇营狗苟的东西。”

李谕知道里面油水很大,10万预算可以买0台,也可以是10台,甚至还可以追加预算,差出来的那些钱自然流入了某些人的口袋。

而他们必然会选择数量最小的,以谋求最大利益。

李谕压根不想掺和这些事,更没有能力或者精力去肃清贪腐,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按照他们提供的数量报价。

唐元湛拿出的单子上,显示11台。

李谕瞄了一眼说:“我明白了。”

唐元湛看出了李谕的不屑,然后说:“上头定下来的是10台,给我预留了空间。我也没办法,能做的只有放弃自己的那一份。”

李谕无奈道:“只要是能推动无线电事业,11台电报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足够了。”

唐元湛说:“李院士所言极是。”

但这样终究不是办法。

李谕准备找到钟观光的科技仪器馆,进行常规无线电零部件的销售,热衷于此的民间爱好者,可以自行购买组装。

同时他还要把手搓无线电写成教程,公开发行。反正不是什么秘密。

钟观光与鲁迅一样,此前被蔡元培叫去北京做了教育部佥事,但没什么具体事务,所以就出去四处采集植物标本。

蔡元培辞职后,他也随之辞职。

钟观光做科技产品进出口多年,经验比较丰富,而且他的店已经打出名气,凡是喜爱科技的,必然会光顾。

可惜现在没有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