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旱灾将临(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20 字 2023-03-12

“诺!”魏旭连忙答应下来,敬畏道:“如今这世道,每月一吊钱三斗粮的活哪里有。

若他们真是不珍惜这活,莫说等越王您出手,我就把他们给踢出这不良人队伍!”

李泰点头道,“接下来跟马县丞对接,在这高陵县之内,他便代表我的意志。”

“诺!”魏旭听到李泰的话,一边低头一边弯腰的退出去。

“这些不过只是退伍的残疾士兵,把他们组织起来老爹会说自己收买人心吗?

算了,先写一份奏章上去,把这件事情先说清楚。

虽然有几分先斩后奏的嫌疑,但老子怎么说也是亲王啊。

总不可能小心谨慎到连捕快小吏都被上面的御史抓着说我收买人心吧!”

李泰撇撇嘴,老老实实的写了一封奏章,发给了朝廷。

只不过这时候,朝廷没有什么闲心管李泰的事,因为随着春耕后,现在已经五十多天都没下雨了。

去年雪融化后滋润了土地,但自从进入到五月开始现在都六月末了,天气那是越来越热,但雨水却一滴都没有。

虽然去年遭遇了一次旱灾,所以在秋收时李世民在长安城开了不少水井,喝着地下水倒也能将就着活下去。

毕竟长安城有着“八水绕长安”的美誉,里面的人至少不会渴死。

但问题不是长安城内而是在长安城外,那些种了冬小麦的田地还好,因为差不多都已经收成得七七八八,现在要么种些季节性豆菽,一边滋养土地,一边多点收获,亏了也就亏了。

但那些补种了春小麦,或者其他在春夏生长的农作物,可就相当难熬了!

比较起整个关中地区因为逐渐升高的高温,百姓们自然有几分苦不堪言。

但高陵县靠着渭河与泾河两条河流,在筒车帮助下,河流两岸耕田依旧能享受水源滋润。

不过因为这越来越热的天气,李淳风原本才刚规划完的长安到高陵的道路都来不及动手。

这徭役队伍就被马周先拉过去梳理水渠,确保高陵能借助渭河泾河渡过这次难关。

所以这次旱灾对高陵县来说,只要别是渭河跟泾河干涸了,基本上问题不大。

不得不说,有马周给李泰打下手,李泰都还没遇到问题,马周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但高陵县一家没什么事,可不代表着整个朝廷没事,甚至问题相当的大!

李世民很头疼的看着这些奏章,因为关中各地县令相继上奏,因为连月没有下雨,百姓们的种植下来的作物已经有些枯死了。

去年的旱灾历历在目,他们马上就找李世民求援了!

“旱情已经露出少许端倪,诸卿,去年先旱后蝗灾情历历在目,切不可小视!”

“臣虽在去年秋收时在关中各地建立仓储,但去年既旱又蝗仓储有限,只可解一时之急。

但臣怕旱灾继续下去,百姓们怕不得不背井离乡,来我长安就食就饮!”

戴胄站出来却是神色严肃的说道:

“经过去年的蝗灾旱灾,百姓手中到底还有多少的存粮,我等可想而知。

而更重要得是,旱灾导致饮水断绝,对百姓而言这更是致命的!”

“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听到戴胄的话语,开口道,“卿担心会因旱灾而出现民乱!”

戴胄沉默了一下,无比肯定道:

“干旱旱一片,尤其关中百姓若真走投无路,必定会不断汇聚长安。

我们需得准备好让他们活下去的粥棚,这怕又是一大笔的财物。”

“玄胤,此时交给你民部来全权处理,司农寺,太仆寺,光禄寺三寺协理。

无论如何需得撑到雨水降下,切不可发生民乱!”

李世民对戴胄认真的说道。

“诺!臣定然竭尽所能,安抚民怨!”戴胄无比认真的对着李世民回答。

“豆尚书!”李世民大声道。

“臣在!”豆卢宽连忙站了出来。

“百姓因旱灾而来长安,朕需得在长安稳定人心,你替朕去泰山祈雨,十日之内动身。”

“臣遵旨!”豆卢宽听到这事情连忙答应下来。

“若无事诸位退朝,执行公务吧!”李世民挥挥手,感觉又是疲劳了几分。

说真的,自从自己登基后就没一年是有好日子的,各种灾难更是继二连三的下。

这时候李世民都忍不住怀疑,难道真因为自己杀了李建成所以老天觉得自己德行不修?

这时候,李世民见到杜如晦依旧在大殿中并没离开。

“克明?你可还有事?”李世民看着杜如晦带着几分疑惑。

“臣想要请圣人轻车从简,出长安城去高陵县看一看!”杜如晦恭敬道。

“高陵?可是青雀惹了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