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玄懿近况(1 / 2)

十日后,霍衍带着大军启程。

临走前,卫姝在他的手里塞了一个亲手缝制的桦色香囊,上面绣了一束栀子。

可以看出,这针脚并不算很好,但这却是卫姝认真缝制了许多天的。

霍衍将这香囊牢牢系在了腰间,卫姝还特意嘱咐,让其在四月二十七这一天将这香囊打开。

霍衍有些不解,问道:“为何?”

卫姝神神秘秘的没说,只说到那天他便知道了,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那一天才能打开。

人都走了,这霍宅就感觉空了一大半。

九灵陪着卫姝在后院闲逛,走到南院,里面已经是空空如也。夏染也早在前几天就被送走了,是以里面无人,卫姝就这般迈步走了进去。

这院子里没留下什么东西,卫姝踩着铺着鹅卵石的小径走进了南院。

在夏染未来以前,这院子有些陈旧,是以卫姝也只是进来看过一眼,便离开了。

而今有人来住了,这院子也被修缮一新,还被底下人栽上了许多的花草,看起来总算是没有那么萧条了。

正当卫姝的眼睛落到一株开出嫩黄色花朵的忍冬之际,一阵微风悄然而至,将那小花吹得乱颤。随即叮铃铃的轻响从卫姝的耳后传来。

循声望去,是一个挂在凉亭之上的风铃在随风而响。

卫姝被那风铃吸引的目光,她拖着肚子,慢慢走了过去。

这风铃乃是铜制的,由一个个约莫如同小茶杯一般大小的风铃组合而成,细细数来,总共有十二个,这十二个又穿成了一整个大的风铃,风吹过来,叮叮当当不停地响。

卫姝渐渐看入了迷,这般样式的风铃,她许多年前曾见过。

“九灵,去将我近日看的书给取来。”

卫姝突然就萌生了想在此地看会儿书的想法,九灵不放心她一个人,迟迟没有挪动步子。

“我就在这儿坐着,哪儿也不去,你快去拿吧。”卫姝笑她,这丫头一天天尽操心。

在卫姝的催促之下,九灵这才走出了南院,离开之际还回头看了一眼卫姝,心里是一万个不放心。

四下寂静,卫姝坐着,倚在凉亭的立柱之上,闭上了眼睛。

风从她的脸上拂过,风铃发出清脆的鸣响,这让卫姝感觉到无比的舒心。

没过多久,她就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还以为是九灵,卫姝眼睛都没有睁开便出声唤她:“这么快,你莫不是跑的吧。”

“夫人,小的是田管事,可不是九灵姑娘。”

卫姝倏地睁开了眼,看见田管事眉眼含笑,因自己认错人而有了些窘态。

“田管事来此作甚?”

她有些不解,这夏染已经搬走了,除了她这般闲情雅致想到处走走散散心,这一天到晚忙得脚都不着地的田坊竟然也会来此。

田坊将一封书信递给了卫姝,卫姝接过后垂眸一看,立刻流露出欣喜之色,是卫述安的来信。

卫姝浅浅一笑,同田坊说道:“有劳田管事了。”

田坊刚走,九灵手里拿着书就走了过来。

看见卫姝脸上藏不住的开心,她问道:“夫人怎的了,田管事以来您就笑成这样。”

卫姝朝九灵晃了晃手中的书信,那表情如同孩童得了最心爱的玩具般。

“哥哥给我来信了!”

她将信给展开,仔细看了起来。

信中皆为卫述安的近况,他已经抵达了北境,虽然已经入了春,可是北境仍旧寒凉,还需要穿厚厚的冬衣方才能抵御寒冷……

这信足足写了三大页纸,全是些细碎的日常。信中卫述安还提及了他从前在拜了那位师父不日便会经过南陵,到时候许良骏应当也会陪同在侧,希望卫姝能代他去见上一见。

看完后,卫姝将信又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书也不打算看了,起身准备回自己的院中。

——————

靖水城下的一个名为嘉县的一个县城之中,卫述安所领的征北大军正驻扎于此地。

即便三月了,嘉县的百姓们仍旧穿着厚厚的麂皮靴,道路两旁还有未完全融化的积雪,踩在街道上便是一片泥泞。

上次来,姜尧始还在卫述安身侧,他身边还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而今姜尧离世,卫述安便成了这大军之中最孤单之人。

他肩上担着征北将军的名号,姜尧离世,这主帅的名便落到了他的头上,越是身居高位,责任就越大。

卫述安不由得想起从前父亲还在时,日日都挑灯看文书到半夜,个中辛苦,卫述安如今才算真真切切的体会到。

屋子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永福在外面敲了两下门之后走了进来。

他见卫述安在火盆边烤着火,走上前去汇报今日斥候探查回来的消息。

十六部已经开始整军,应当会在下月整军抵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