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寻求解决办法(1 / 2)

诸葛亮担心地表示:“周大人,南越之地的百姓长期与中原隔绝,他们的忠诚和归属感并不强。如果大人前往封地,恐怕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归附。”

周安听后,沉思片刻,道:“诸葛亮所言极是,但我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好奇地问道:“请问周大人打算如何解决?”

周安微微一笑,道:“首先,我要深入了解南越之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沟通和联系。”

“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要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和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

“比如修建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发展手工业等,为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最后,我要注重培养当地的人才,建立一支忠诚于大汉的官员和军队。通过选拔和培养当地的人才。”

“让他们成为治理南越之地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诸葛亮听后不禁感叹道:“周大人的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令人佩服。有您这样的国士辅佐小皇帝,大汉的未来可期。”

周安谦虚地回答道:“诸葛亮过誉了,我只是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而已。我们共同辅佐小皇帝,重振大汉雄风。”

诸葛亮感激无比,道:“一定不负周大人所托,竭尽全力辅佐小皇帝。”

周安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要带着张星彩、苏家三人以及周仓前往南越之地。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他深知这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福祉。

在启程之前,周昌有些不满地对周安道:“大哥,你真是太软弱了,被小皇帝欺负成这样都不敢出声。你完全可以拒绝他的要求,留在京城辅佐他。”

周安叹了口气,道:“昌弟,你还不明白吗?现在国家已经经历不起任何的乱子了。只有我作出牺牲,前往南越治理,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周昌默然无语,他明白周安的苦衷和决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知道自己不能给大哥添乱,只能默默支持他。

于是,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南越之地的旅程。他们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南天门。

南天门是南越之地的门户,是进入南越的必经之路。周安决定先在南天门休整一番,了解当地的形势和情况,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进入南越。

周安等人抵达南天门的客栈后,便安排了住处,准备休息。然而,当天晚上,周安遭到了一场刺杀。

当时,苏武等人正在附近,听到动静后立刻赶来。他们反应迅速,成功地将刺客制服。

周安听到动静后也赶到了现场,他看着被捆绑的刺客,心中十分震惊。

周安百般拷问刺客,终于得知了真相。原来,这名刺客是小皇帝派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杀周安。

周安听后心中十分悲愤,但他还是保持了冷静和理智。

周安看着刺客,道:“你回去告诉小皇帝,我已经知道了他的意图。但我并不想与他为敌,我只希望他能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苏武等人对周安的决定感到十分不解,他们认为周安太过仁慈了。苏武道:“周大人,小皇帝竟然派人刺杀你,你为什么还要对他这么好?”

周安笑了笑,道:“苏武,我们身在朝堂,朝堂之上的事情不是简单的黑与白、好与坏。小皇帝年轻气盛,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相信他本性不坏,只是被权力和利益蒙蔽了双眼。我现在只希望他能醒悟过来,好好治理国家。所以,我决定给他一次机会。”

小皇帝在得知周安在南越的事迹后,心中既震惊又感慨。他知道自己过去对周安的态度过于苛刻,甚至派人刺杀他,这是他犯下的错。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决定给周安一些金银赏赐。

于是,一道赏赐的命令传达到了周安所在的南越之地。周安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他清楚,皇帝的赏赐往往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不是真正的关心。

周安对张星彩等人说:“这些金银赏赐,如果直接送到南越,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稳住我们在南越的封地,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于是,周安决定立即前往南越之地。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路,终于抵达了南越之地。

周安一到南越,便直接前往寻找当地的实权控制者——王家。

当王家家主得知周安前来,并且知道他的身份后,立刻决定先礼让三分。他亲自为周安安排了上等的住处,并主动向他表示愿意为他效劳。

王家家主说:“周大人,您在京城已有高就,何必来这南越之地受苦?这里的事情,有我等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