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永失我爱(1 / 2)

大年初六,新婚燕尔的武树秋不得不与娇妻郭秀珍暂别,投身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这是他年复一年的使命,挑河筑堤的重任在老娘的眼中,仿佛成了锻炼这个“最不听话”的三儿子的最佳方式,这一锻炼,竟长达十年之久。每当这项艰辛的劳作降临,树秋便成为家中无可替代的人选。这一次离别,树秋心头萦绕着深深的不舍与无奈,他不禁自问:“为何我新婚之际还要离开?”但古有万喜良为国捐躯,今有他武树秋为家尽责。

秀珍,镇上有名的绝色佳人,她和妹妹郭秀霞如并蒂莲花般美丽动人,倾倒了生产队里所有男子的心。而树秋亦是其中之一,每日出工下地,借机献殷勤,对秀珍非奸即盗般痴心一片。那一天,他在田间轻声细语,向秀珍许诺晚上要给她看一个好东西,引来秀珍一番娇嗔。夜幕降临,树秋满怀期待来到约定的老地方,发现秀珍早已在那里等候。一番嬉笑追逐后,秀珍被树秋引导着去触摸那个所谓的宝贝,却羞涩地发现那不过是树秋的顽皮捉弄。

月光洒满废弃的李家老院,树秋带着秀珍步入其中,承诺这里将成为他们的秘密基地。秀珍虽愤然责骂树秋是个臭流氓,但掩藏不住心底的情愫。当二人独处屋内,月光透过窗户照亮秀珍的脸庞,美得令人心醉。树秋在此刻深情告白,尽管家庭成分高、生活艰难,但他愿意用一生去爱秀珍,守护她一辈子。秀珍回应说,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只希望两颗心能紧紧相依。

在皎洁月光下,秀珍以赤诚之心接纳了树秋,他们决定共度余生,彼此许下了永恒的誓言。然而,在冲动与激情交织的一晚,树秋因初次情事而紧张失措,使得美好瞬间略带尴尬。秀珍的包容与理解让树秋深感愧疚,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秀珍的挚爱。

两个月后春暖花开时,树秋从工地归家,却发现秀珍因怀孕病重已回娘家休养。见到面黄肌瘦、眼眸无神的秀珍,树秋内心满是愧疚与疼惜,他抱着秀珍,泪水浸湿了脸颊,一遍遍道歉未能照顾好她。秀珍却在见到丈夫归来时,眼中闪烁起光芒,轻轻地说:“我们回家吧!”

不久之后,秀珍为树秋诞下一子,可就在儿子满月那天,她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树秋独自面对生活的喜悦与哀痛。这段爱情故事,犹如盛开在寒冬腊月的梅花,虽然短暂,却绽放得热烈而璀璨,令人感叹不已。

树秋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料理完秀珍的后事。摆在眼前的就是孩子怎么办?太小了,树秋哪里养的了啊!更让人伤心难过的是,亲哥哥嫂子们都躲起来了,没有一个人帮帮忙,老娘也无能为力。这个时候秀霞来了,每天过来照顾孩子,没有奶粉就熬粥给孩子吃,孩子命大,活了下来,但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树秋终于开口对秀霞说,妹妹啊!这孩子我是养不了,送人我舍不得,我怕孩子在别人家受委屈,你看你能不能嫁给我,这样孩子以后就可以有妈了,再说孩子是你姐姐的,你对孩子好我放心,你看怎么样?秀霞脸一下就红了,姐夫,我愿意,可是我要和爸妈商量一下,怎么办?树秋上去抱住秀霞吻起来,秀霞推开他跑了出去。可是秀霞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为了孩子树秋每天都要去找街坊邻居帮忙给孩子奶吃,秀霞不辞而别让树秋不知所措,去丈人家问,结果告诉他,秀霞去北京了,有工作了,不回来了。心灰意冷的树秋回到家,看看孩子,痛哭失声。第二天,树秋带孩子出去了,在镇东面的村里找了一个愿意收留孩子的人家,把孩子送人了。失魂落魄的树秋,混混沌沌回到家,一头倒床上睡了两天两夜。生产队长看他没出工,来家里找他,他才起来。孩子送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和家里商量,老娘知道了一通大骂,树秋一声不吭,默默地流泪!孩子送人这可是大事,从生产队到镇上各种议论纷纷而来。传来传去变成了树秋卖孩子了,公安局都找上门了,树秋真是焦头烂额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农村分田到户了。没有运动了,大家都一心一意的发家致富奔小康。树秋也分了地,可是现在他可不想就这样,种一辈子地。这个地方人多地少,根本就不可能种地发家致富。树秋寻思着要不要干点什么,做生意吧!于是他开始起早贪黑的忙起来了,早上去天津供销社买糖精,晚上回去在村里走街串巷的卖,一天下来可以有5块钱的利润。那个年代已经不少了,时间长了,慢慢的有点积蓄了,树秋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还可以干点别的,于是他,一边卖糖精一边观察市场,发现人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愿意照照片,哈哈,这个不错,如果我买个照相机,既可以卖糖精,顺便在照相,都可以有收入。说干就干,树秋拿出来所有的积蓄买了一部120照相机,买了胶卷,冲洗设备,还有显影剂,定影剂,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去照相馆学习一下。可是结果人家就是不教。一气之下,树秋自己买书,自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有失败才有成功,终于摸索出成功经验,可以营业了。从此以后树秋开始了照相生意。逢年过节树秋便带上照相机去十里八乡去给老乡们照相,天长日久对这里的村子路况了如指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