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归根(1 / 1)

这一回归,不仅预示着武家新的生活篇章即将开启,也必将重塑他们后代的命运轨迹。一切转变自此开始,武家坪的宁静将再次因武德生的选择而泛起涟漪,谱写出一段交织着悲欢离合、家国情怀的动人传奇。

归根武家坪,新生活的困厄与坚韧

当破旧的船只缓缓靠岸,武德生携妻秀敏及四个儿子踏上阔别已久的故土——武家坪。夕阳如血,洒满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河滩,远处炊烟袅袅升起,渔舟唱晚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世事变迁。武德生一声长叹:“我回来了。” 这一句饱含着辛酸与感慨,几十年在外风雨飘摇,荣华富贵皆成过眼云烟。

老宅残破不堪,岁月和疏于打理的痕迹历历在目,一家人无不对眼前景象感到震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选择在此安顿下来,忍受暂时的艰难,秀敏赶忙从镇上买来些食物,一家人在昏暗中度过了第一个夜晚。

次日晨曦微照,一家人开始重整家园,清理废墟、修缮房屋。武德生到生产队报道,家庭成分被定为资本家,且有海外关系,这无疑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厚重的政治阴影。他和秀敏以及大儿子树春都投身到了生产队劳动中,其余三个孩子则安排进了学校求学。

新的生活就此拉开序幕,然而武家并未因此走向坦途。武家平地少人多,粮食短缺,饥饿成了常态,甚至比他们在山东时更为艰苦。孩子们个个瘦弱不堪,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无法保障。熬过了最初的困苦,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又席卷而来,武德生成为了红卫兵批斗的对象,他心中无比痛苦,却也无可奈何。

四人帮倒台的消息传来时,武德生的心中虽有一丝宽慰,但长期的压抑和折磨已让他身心疲惫。当历史翻开新篇章的那一刻,武德生终于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带着对家人深深的牵挂与对未来的希冀,在一个黎明前的黑夜中永远合上了双眼。而他的家族成员们,则继续在这块土地上坚韧生存,面对新的挑战,秉持家族精神,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篇章

兄弟婚事与家庭变故下的树秋

那一年,树秋已届二十七岁,在大哥树春和二哥树夏相继完婚之后,家中的境况更加捉襟见肘。大哥树春娶的大嫂虽年轻貌美,却因家境贫寒而比他小十岁,甚至比树秋还小四岁。而二哥树夏的亲事也终于定下,二嫂来自邻村,愿意嫁入武家,也是因为同样困苦的家庭背景,期盼能在新生活中寻得一丝转机。

两场婚礼办下来,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被掏空,还背负了一笔不小的债务。最小的弟弟老四由于头脑灵活,早早地开始做起小生意,没过多久便能够独立生活,成家立业了。家中仅剩下年迈的母亲和还在等待婚姻缘分的树秋。

而关于叔叔武德龙的故事,始终是这个家庭无法抹去的历史烙印。早在解放前期,武德龙因为给国民党部队运送物资,遭遇战乱随国民党撤退至台湾。那时,大女儿和二女儿正在上海求学,大女儿在上海解放前跟随朋友一道去了台湾寻找叔叔,二女儿则未能成行,留在了上海亲戚家。因此,这次回老家安顿下来的只有四个儿子和他们年迈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