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李皓削权(2 / 3)

人相信啊。

唯一能从这里面确认的事,就是毕仲游看来是已经选择好了明主,而且大概率是投靠向了赵宗汉。

虽然不知道曹皇后是怎么办成这事的,可唯一能做成这事也就只有她了。

不过在这点上,李皓还真是有些想错了,实际上把杨文远赶出皇宫,是曹皇后和赵宗全两边共同的决定。

这两边都不想要李皓这么个不安定的因素,在宫中还保持一定的力量。

毕竟前车之鉴还在,当初也就是御营军一部在皇宫里面顶住了叛军,才给了李皓在外组织反攻的时间。

虽然两边现在都还没打算要用这么极端的手段,不过事情可以不做,但具体准备却要完全。

所以先是由赵策英把曾朝生约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让他想办法把杨文远暂时的赶出皇宫,把权利交给其他人。

对这一点,曾朝生直接说道「这个人选的调整,必须要得到官家同意才行。

而且杨文远是殿前司的人,我怎么说得上话。」

赵策英听后却说道「你说的这点我当然明白,我也不会刻意来为难你。

若是要调换这个殿前司都虞侯的位置,那自然是要官家同意的,可若是找借口给杨文远安排点事呢。

然后可以再让宋朝中以殿前司指挥使的名义,直接在这段时间,代管下属的公务,这样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官家那里想来也不会多为难。

而且我想皇后娘娘只怕也对李皓有意见了,你到时在那边鼓动一下,甚至都不愿你自己动手,就能办成。」

听到这话,曾朝生眼前一亮,说实话他这段时间也看杨文远心烦。

虽然杨文远现在已经在宫中低调了很多,但只要想到杨文远和宫中的大部分禁卫的熟识程度,曾朝生就觉得很膈应人。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要真遇到了突***况,曾朝生还得担心遇到杨文远的背刺。

要是能把杨文远给赶出皇宫,那自己之后办事可就容易多了。

至于曹皇后那边的态度,曾朝生也清楚的很,所以也不担心她会反对。

不过在赵策英面前,曾朝生还是得装做非常为难的样子,另外曾朝生还想试探一下,看宋朝中到底是什么情况。

于是说道「皇后娘娘那边我倒是能说上些话,可她的态度就真的不太好说了。

虽说他们现在是有些隔阂,可毕竟李皓和杨文远当初都是进宫救驾的人,所以皇后

娘娘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能保证。

另外就是你说的宋朝中了,他和李皓当初可一直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别到最后好不容易把杨文远给赶走了,结果李皓还是能掌控宫里局势。」

赵策英回答道「宋朝中那边你不用担心,既然我和你提起了他,那自然是有了十全把握。

至于曹皇后那边,你先尽力去试试看,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成功那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曾朝生与赵策英确认了这件事后,两人便匆匆分开,免得会被人发现。

回宫之后,曾朝生在宫里面装了装样子,转了几圈便去到慈元殿,找到曹皇后说起了刚刚到事。

对于赵策英的主意,曹皇后也觉得很好。

在当初那场与李皓的谈话之后,其实曹皇后便有了整饬宫内防务的心思,以此把李皓伸进宫中的全部斩断。

唯一让曹皇后在意的是,赵策英说宋朝中已经站到了他们那边。

要知道殿前司可太重要了,上四军中殿前司就占了捧日军、天武军两个,再加上其他殿前诸班直,步、骑诸指挥的人。

其整体军力比起侍卫亲军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还要更盛一筹。

当初兖王只是拉拢了几个军指挥使就已经把动静闹的这么大,若是真让宋朝中发动起来,那场面恐怕就不可控了。

对于曹皇后的顾忌,曾朝生也是明白的,在回来的路上,他也就在想这个问题。

于是出言说道「其实皇后娘娘不必担忧,虽然现在没有办法将宋朝中的调离。

但宋朝中就算是殿前司指挥使,可殿前司麾下的诸多人马,也不是他想调动就能调动的。

要知道李皓当年的旧部,大多都在殿前司里面任职,再加上英国公和当年宁远侯的关系在。

若是两人同声同气,那调遣人马或许还容易一些,可要是李皓知道他投靠向了赵宗全,肯定就会与他划清界限。

甚至会对他有所提防,这种情况下他能真的调用的人也就没有多少了。」

曹皇后听完这番话,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理,看来对李皓还需要再安抚一番,必须让他保持中立,这样才能作为平衡局势的砝码。

这事我后面会来安排人去办,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置宫中禁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