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突然袭击(1 / 2)

王毅却不以为然:“周将军,我这也是为了保卫家园啊。没有足够的粮草军饷,我的军队怎么打仗?”

周安义正言辞地拒绝:“王毅,我绝不会让你无限制地消耗我们的储备。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粮草军饷,那就别来攻打匈奴。”

王毅听后脸色一变,他没想到周安会如此强硬。他心中恼怒,决定给周安一点颜色看看。

王毅知道匈奴将领莫顿一直想与自己合作,于是他主动联系了莫顿,表示愿意提供粮草军械,但前提是莫顿必须配合他攻打西凉城。

莫顿虽然对王毅有所怀疑,但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最终还是答应了王毅的条件。他率领着匈奴大军,与王毅的军队会合。

匈奴将领莫顿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对敦煌发起了突然袭击。周安将军队和大炮全部驻扎在敦煌,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

周安站在城墙上,看着匈奴大军逼近,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他知道这场战斗对于西凉的命运至关重要,绝不能有任何差池。

匈奴大军冲到城下,开始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用云梯攻城,试图攀上城墙。周安下令红衣大炮集中射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城下的匈奴士兵在炮火的攻击下,纷纷倒下。莫顿见状,心中不禁有些惊慌。他意识到西凉的防御力量远超他的想象,想要攻下敦煌并非易事。

在红衣大炮的掩护下,西凉军队发起反击。他们用长矛和弓箭攻击敌人,将攻城的匈奴士兵击退。

战斗持续了数日,莫顿仍然无法攻陷敦煌。他的军队在城下损失惨重,士气逐渐低落。

此时,王毅得知了莫顿攻打敦煌的消息。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趁机偷袭匈奴的剩余军队。

王毅迅速集结了两万军队,号称是援军支援敦煌,但实际上是想抢夺战功。他带领军队悄悄接近匈奴的后方,准备发起突袭。

与此同时,莫顿也察觉到了危险。他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已经被西凉军队包围,处境十分危险。

在王毅的突袭下,匈奴军队被截断为两段。莫顿见状,知道已经无法扭转战局。他只好下令撤退,靠着骑兵的优势,带着残余的三万军队逃离了西凉。

战斗结束后,王毅和周安同时向朝廷上报了军情。

张衡得知军报后,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故意将周安的军报遗失,然后用自己的亲信将王毅的军报送往朝廷,以此邀功请赏。

这一招颇为毒辣,周安的辛勤努力和战功被张衡窃取。而王毅虽然也有所功绩,但与周安相比,还是有所不如。

朝廷对张衡的举动一无所知,对王毅大加赏赐,封官进爵。在张衡的助力之下,王毅得到了西凉的军事掌管大权。

周安得知消息后,气愤无比。他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张衡所背叛,心中充满了愤慨。

韩遂也感到十分不解,他上书询问朝廷为何如此赏罚不明。然而,朝廷却以军务繁忙为由,没有给予他明确的答复。

此时,远在蜀国的诸葛亮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心中明白,自己中了张衡的计。原本想要借周安之力稳定西凉局势,却不料被张衡巧妙地利用了。

诸葛亮长叹一声:“唉,张衡此人,用心险恶。我当初真是看走了眼。”

然而,命令已经发出,无法更改。

周安收到诸葛亮的私人信件,信中明确指出,他被张衡暗算,功绩被窃取。周安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张衡为了夺取西凉的军事大权而设下的圈套。

周安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与张衡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无奈之下,他只好接受事实,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韩遂得知消息后,愤怒无比。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不愿意再担任西凉的主管。

周安理解韩遂的心情,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韩将军,我知道你感到愤怒和失望。但请相信我,我们一定会找回公道。”

韩遂瞪着周安,眼中充满怒火:“你要我怎么相信你?你被张衡害得如此惨,现在还要把大军和红衣大炮交给王毅那个小人!”

周安深吸一口气:“韩将军,这是诸葛丞相的命令。我们必须要服从。而且,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韩遂听后默然。他知道周安说得有道理,但心中的愤怒仍然难以平息。

周安继续说道:“韩将军,我知道你消不了这口气,但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必须要保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韩遂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好,我听你的。但我不会忘记这一切。”

周安松了口气:“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西凉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

在诸葛亮的命令下,周安将自己手中的两万大军和红衣大炮全部交给了王毅。这一举动引起了王毅的嘲讽和轻视。

王毅看着周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周安,没想到你也有今天。这些大军和大炮本来应该是你